1

就地就近就业 贫困户家门口念起“致富经”

就地就近就业 贫困户家门口念起“致富经”
2020-11-04

新华社长春11月4日电(记者关子儒)“家里两位老人都有心脏病,需要我照顾。”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大泉源村村民宋和明说,当地玉米加工企业开发扶贫岗位后,现在走路不到5分钟就可以上班,不必外出打工还可以照顾老人,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

图为宋和明在玉米加工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关子儒 摄)

“自己走不了太远”“家里离不开人”……通化县结合贫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优先为其就地就近安置就业。2020年,当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83人,推荐就业率为100%,其中本地就业425人,越来越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在家门口工作。

沈世军是金斗朝鲜族满族乡的一名劳动力信息采集员,主要负责统计乡里的就业等情况。5年前沈世军突发脑梗,现在无法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工作。信息采集员加上管理菜园子的工作,沈世军每个月大约有1500元的收入。

“今年统计信息的时候,我还介绍了一个人到乡里烧锅炉。”沈世军说,为减轻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今年当地提供了很多扶贫公益性岗位。沈世军就是通化县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中的一员。

2020年,吉林省为因受疫情影响面临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有就业意愿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临时公益性岗位,包括疫情防控排查员、就业服务协理员和劳动信息采集员等。

除了“兜底线”的公益性岗位,通化县还设置“造血式”的技能培训,针对贫困劳动力开展了营销员、家政服务员、农技师等各类技能培训。2020年,当地为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开展线上和线下培训,并对14名贫困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

图为通化县兴林镇组织的技能培训班(通化县就业服务局提供)

“通过组织技能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质量。”通化县就业服务局局长王玉竹介绍,近日通化县还将开展更多线下培训,帮助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