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浩天信和·公益有我” —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在京启动

“浩天信和·公益有我” —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在京启动
2019-10-24

2019年10月24日,由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主办,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发起的“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启动仪式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举办。司法部原副部长、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彦珍、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保国、北京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王群同志等领导出席仪式。仪式由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燕主持。

仪式上,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负责同志介绍了“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背景及行动计划”。《计划》围绕弘扬法治、贴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以“实习律师服务计划、青青校园普法计划、正义维权援助计划、公益有我推广计划、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志愿团队招募计划、边远郊区支持计划”等七大计划,N个延展的子行动开展。

仪式上,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率先向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并每年定向支持50万元支持这项活动的开展。著名影视演员宁静被聘为“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形象大使,并在现场发表了志愿感言。

北京市司法局司法局局长李富莹在讲话中指出:“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活动的启动,是贯彻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是浩天信和律师团队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活动的开展,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活力。她要求:一是坚持服务为本,积极探索扩大志愿服务供给,提高志愿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和社会爱心力量的温暖,让法治理念、法律援助深入人心。二是着眼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就在身边三是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大力弘扬“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示范善举,形成合力,努力营造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彦珍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她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法律援助工作。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主办的“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的启动,是一项是创新法律援助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进一步助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举措,对激发广大律师、社会爱心力量、在校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服务、社会实践,为社会大众提供普惠公共法律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对加快推进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积极作用和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项活动对在校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帮助,为在校法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公益平台。

北京市司法局有关部门、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律师协会、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市公证协会、市司法鉴定业协会、朝阳区、海淀区司法局、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等有关负责同志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师生代表、新闻媒体等180余人参加了仪式。

附件一:

“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

启动仪式项目介绍

“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要求,本着自愿、公益、实效、规范性原则,围绕弘扬法治、贴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努力构建“政府支持、公益慈善组织运作、律师同仁并带动社会各界奉献参与”的志愿服务计划。以一个整体志愿服务、七大计划、N个延展的子行动开展。

七大计划包括:

(一)实习律师服务计划

为了增强青年律师服务社会,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意识,增强实习律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项目为实习律师搭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实习律师,志愿到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实体平台,实地接触法律援助实务工作,为受援人提供服务,项目为实习律师提供适当志愿补贴。

(二)青青校园,社区普法计划

充分利用好市司法局开展的现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平台、渠道和资源,支持开展“青春船长”等点单式普法,印制普法手册及宣传品,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提升法治观念;支持现有的法治宣传阵地建设,资助项目冠名印制法治宣传挂图,面向全市街道、社区、法制公园等基层普法宣传。

(三)正义维权援助计划

支持由律师承办的突发并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公益案件办理;支持《法律援助条例》标准范围之外,无能力承担法律服务费用的受害人群。通过提供志愿服务、减免律师费等方式,给予当事人法律帮助,充分体现普惠性公益法律服务理念。

(四)“公益有我”推广计划

策划系列推广活动,支持举办公益法律服务论坛、沙龙、募捐公益晚会等活动。建立项目微信公众号,持续不断推送项目进展情况及活动信息,充分利用明星效应参与志愿服务宣传推广,进而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支持。

(五)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组织法学院校学生到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知名律师事

务所、公证、司法鉴定等机构参观学习交流、提供志愿服务,建立公职律师一对一指导方式,组织法学院校学生到北京知名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实习,锻炼实践能力;根据院校教学需要,支持案例务实教学活动及费用。提升在校法律学子树立服务困难群众、服务社会的意识,调动法律学子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实践,向志愿学生计发适当志愿服务补贴。

(六)志愿团队招募计划

面向社会招募热心公益,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者人才库”,以法律援助机构为服务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向人民群众提供志愿法律服务活动。

(七)边远郊区支持计划

北京偏远郊区,特别是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落后,法律专业人员匮乏依然存在。项目有针对性的面向这些地区开展系列帮扶活动,支持这些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更好的满足远郊区困难群众对公益法律服务的需求。

附件二: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背景链接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20余年来,宗旨是“支持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在北京市司法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历届理事会励精图治,积极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启动实施了以“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彩金法律援助”、“法律学子助学”、 “西部律师研修计划”等为代表的十余个公益项目,为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