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初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哪怕是平时不甚关注科幻作品的人们,也似乎突然间对它产生了兴趣。那些一直以来在小圈子里流传的作品与背后的作者,这次也被推到台前,接受大众好奇的目光。
刚巧,今年香港书展主题为「科幻及推理文学」,除大家熟知的倪匡外,不少出色的华语科幻作家都受邀来港参加讲座,被列入内地科幻界「何慈康松四大天王」的韩松便是其中之一。
韩松从初中开始写科幻小说,早期代表作为在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就读期间创作的《宇宙墓碑》,作品以冷峻、黑暗的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著称。除作家身份外,他还是一名记者,而记者经历也为他的科幻创作丰富了题材。
最近中和出版推出他的中短篇科幻小说选《乘客与创造者》,书中除收录有刚才提到的《宇宙墓碑》及其他经典获奖作品,如《再生砖》《宇宙墓碑》,还有一些没有发表过的作品,如《台湾漂移》《春节将临,北京西站》等。
关于科幻小说与创作,韩松有怎样的见解?我们问了一些大家或许会关心的问题,请韩松一一解答。

韩松
科幻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
Q:请问您何时对科幻作品产生兴趣?最早于何时、为何决定开始写科幻小说?
我是在初中开始写的,因为那时学校有征文,整个社会也有科幻热,年轻人除了武侠,也受到科幻的影响。它带来了一种奇特的美感,打开了一个跟现实世界不同的新世界。
Q:记者经历对您的小说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科幻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它是站在未来观察现实、认识人类,所以有很多的科幻构思,都来自现实。新闻也是现实主义的。科幻作家首先是一个观察者,其次才是想象者,记者也是这样的。所以做记者丰富了科幻创作的视野和题材,也有助于增加科幻的社会深度。
Q:您觉得科幻小说是否应该具备现实功能?
是的,所有科幻小说都是现实主义文学。它本身即构成现实,它写到的也终有可能成为现实。
Q: 您在创作时更关注怎样的内容?
我关注的,有世界的真实性,人类存在的悖论,生活的荒谬感,技术带来的社会和人性冲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真实的感触。科幻并不是写那些远在天边而完全虚无缥缈的事。
就算在这样的宿命中,还要用想象力去探究意识之物存在的意义
Q:您曾在博客文章中说,「科幻作家往往在极度的绝望中,传递积极的信息」,可否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
科幻作家看到的是末日,因为宇宙最终是要热寂的,所有的生命都要消失,但就算在这样的宿命中,还要用想象力去探究意识之物存在的意义,并且暂时性地寻找永恒生存的方法,这多少是积极的吧。它也为无法解决的绝境,提供了一种逃离的办法。你面对那种东西,也许不用去死,而是逃,逃也并不是消极的,它有可能是一种最大的反抗。
Q:目前您最想在创作中加入怎样的时下元素?
这个文明,这个民族,它的特质和走向,以及对个体的影响。
Q:您觉得科幻小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为人类今后向上帝演化而准备条件。
中国科幻里包含了一种渴盼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愿望
Q: 您觉得自己的科幻小说比起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有怎样的特点?刘慈欣说自己写的是二维科幻,而您写的是三维科幻,您怎么看?
我的作品,可能是一种跨界交叉的,有时很难归类,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他们说的一种「诡异感」。至于二维三维的说法,我倒是觉得二维的科幻更难写,更需要想象力,因为三维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世界,二维是特异的世界,更有科幻感。
Q:科幻小说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如何?
不高,很多人觉得不入流,但最近关注的也越来越多,觉得它可能是反映这个时代特征的一种文学类型,值得探讨和研究。
Q:目前的中文科幻作品与西方科幻作品有怎样的分别?
在题材、对象、元素上,没有大的分别。西方人写的那些,航天,太空,海洋,机器人,基因工程,大脑,时间旅行,量子,人工智能,等等等等,都被中国科幻作家写尽了。我觉得不同一点是,中国科幻里包含了一种渴盼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愿望,有时欣喜有时焦虑,它贯穿在整个科幻大主题的下面,虽然有时不是那么明白地说出来。
Q:写作中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没有时间。

韩松
香港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科幻
Q:如果由您来写一本以香港为背景的科幻小说,您会设置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太有挑战性了,也太刺激了。香港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科幻。我当然希望写香港未来的命运。
Q:《乘客与创造者》这本科幻小说选中,有一篇《春节将临,北京西站》,当中提到了香港西九龙站,这篇的灵感和巧思是什么?
我觉得,北京西客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象征感的存在。它如果跟香港九龙站谈一次恋爱,将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为什么不能是一场爱情呢?
希望将《高铁》改编成电影
Q:《乘客与创造者》这本科幻小说选的选文有怎样的考虑?
既安排了一些获奖的经典作品,比如《再生砖》、《宇宙墓碑》等,也有一些没有发表过的作品,比如《台湾漂移》、《春节将临,北京西站》等。这样可能比较平衡。它们的题材也是比较丰富的和怪异的,比如《再生砖》设想整个宇宙是由废墟构成的,《宇宙墓碑》讲银河系中所有的星球都是由中国人建起的坟场。
Q:您最想将自己的哪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或觉得哪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最有看点?)
我还是很想《高铁》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它描写了在无法离弃的轨铁上创造出的一个乌托邦以及它最后的崩溃。

《乘客与创造者》,作者:韩松,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9年6月
推荐新闻
- 【体育】 曝国乒两大世界冠军姐弟恋,二人相差6岁,球迷:郎才女貌
- 【体育】 付豪将代表吉林出战全运会,多位辽宁籍球员各为其主
- 【体育】 辽宁续约福格弃梅奥,大外援泰勒待命,新赛季辽宁继续补强引援
- 【财经】 墨西哥向美国发外交照会 墨西哥总统:美国在资助“政变策划者”
- 【新闻】 央视网评|铭记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
- 【时政】 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
- 【时政】 “典”亮百年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新闻】 学习进行时|13个主要方面!习近平详述调整发展理念全过程
- 【电视】 电影《1921》开启青春诵读活动 北大、清华等校学子参与
- 【法治】 坚决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行为 全程监督严肃换届
- 【 时政】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 时政】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 科技】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
- 【 财经】 赤水河上画个圈,贵州酱酒要集体升级?|云酒独家
- 【 财经】 智研所 | “人造肉”热背后:从资源匮乏到资本角力
- 【 新闻】 广东公安深圳“亮剑”:海陆空上万警力开展反恐防暴演练
- 【 文化】 《烈火英雄》票房渐长,口碑下滑,遭吐槽,网友:真是烂片
- 【 娱乐】 哪吒票房破10亿,国漫何时崛起?
- 【 财经】 对话倪光南:追赶发达国家芯片产业,要做好长期准备|“致知100人”03期
- 【 国际】 不顾联合国反对,一国公然介入利比亚,一支军队已部署东部地区
- 1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2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3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
- 4 赤水河上画个圈,贵州酱酒要集体升级?|云酒独家
- 5 智研所 | “人造肉”热背后:从资源匮乏到资本角力
- 6 广东公安深圳“亮剑”:海陆空上万警力开展反恐防暴演练
- 7 《烈火英雄》票房渐长,口碑下滑,遭吐槽,网友:真是烂片
- 8 哪吒票房破10亿,国漫何时崛起?
- 9 对话倪光南:追赶发达国家芯片产业,要做好长期准备|“致知100人”03期
- 10 不顾联合国反对,一国公然介入利比亚,一支军队已部署东部地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信息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北京文化市
首都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