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匡胤当皇帝十几年,为什么不立儿子,反传位于弟弟?

赵匡胤当皇帝十几年,为什么不立儿子,反传位于弟弟?
2019-06-28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先后夭折,赵匡胤黄袍加身、登上帝位的时候,身边的儿子就剩下赵德昭和赵德芳,其中,德昭10岁,德芳2岁。

null

赵匡胤生于927年,960年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受禅为皇帝,该年赵匡胤34岁,赵匡胤于976年去世,在位17年,去世时刚刚50岁。之所以要把这些时间节点弄得这么清清楚楚,是便于理解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儿子,反传位于弟弟。

开宝九年(976)的一个冬夜,赵匡胤病逝于宫中,第二天,弟弟赵光义于灵柩前继位,是为宋太宗。关于赵光义的继位,史上有“金匮之盟”这个故事,说赵氏兄弟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曾给赵匡胤交待遗言,让他百年后,将皇位传于三弟赵光义(赵匡胤长兄赵匡济在宋朝建立前已经去世),再传四弟赵廷美,再由廷美传赵匡胤的儿子德昭或者德芳。

这个遗言交待后,命宰相赵普抄正,“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这就是“金匮之盟”。据说,杜太后之所以让赵匡胤传位于弟弟,是因为有感于“柴氏使幼儿主天下”,结果为武将所篡夺,因此,杜太后认为:“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null

这是赵光义得位的合法原因。同时,赵匡胤也确实是这样安排的。我们知道,宋朝皇帝传位,无论是父传子,或兄传弟,无论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这个储君都是在很长时间内,有一定的人事安排的,也是有一定爵位安排的。如果是儿子,必会立为太子,任为开封府尹,进爵为王。

但我们可以看见,赵匡胤当了17年皇帝,两个儿子德昭、德芳,没有一个出任过开封府尹,生前也没封过王,这都是不以之为储君的证明,也就是说,赵匡胤在生前,从来就没有过要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性安排,既没立德昭为太子、也没立德芳为太子,要知道,赵匡胤去世前,赵德昭已经25岁,小儿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被立为太子,赵匡胤都有的是时间和条件从容安排,而且,他甚至对两个儿子稍高的爵位封赠都没有,可见,赵匡胤生前根本就没有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作为将来继承大位对象的打算。

null

反观赵匡胤对弟弟赵光义,不但任他为开封府尹,而且封他为晋王,凡重要国事都与他商量定夺,这都是作为储君安排的表现。至于赵光义继位后,对弟弟廷美、侄子德昭、德芳施以毒手,让他们先后去世,则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巩固权位的结果,但却不能因此而说赵光义继承皇位不合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