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交到真朋友?这篇教子文不比《颜氏家训》差

如何交到真朋友?这篇教子文不比《颜氏家训》差
2019-06-28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环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宋文学家。他在少年时代就喜欢读书,博览群书,文章一流,与著名诗人谢灵运齐名,被称为“颜谢”。

《庭诰》是颜延之的教子文,他首先说明这篇文章的适用范围:“庭诰者,施于闺庭之内,谓不远也。”(《宋书》卷73《颜延之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250页)这也就是说,《庭诰》是在要在自己家庭内部实行的,颜延之说它的影响是不出家门的。这一篇家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长在家教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

《庭诰》首先提出:

“道者识之公,情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向;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是以昔之善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1页)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道是知识的公理,情则是德行之私欲。公理通达可以使神明响应,私欲阻塞则不能使妻子儿女改变主意。所以过去为善者总是舍弃私欲,以合于公理。

(教子图)

从这一观点出发,颜延之提出家长在家教中应以身作则,他说,想要教育孩子孝顺,做父亲的自己必须慈爱。想教育弟弟做到对兄长的敬重,做哥哥必须做到友爱。虽然孝顺并不是等待有了慈爱以后才会有的,但是慈爱却能培养出孝顺;虽然敬爱并不是等有了友爱之后才会有的,但友爱却能培养出敬爱来。因此,他认为父亲、哥哥必须先做出表率,这样才可以让儿子、弟弟能够表现出孝敬和恭敬来。

第二、应当教育子弟成为谦退稳重的人。

《庭诰》说:

“内居德本,外夷民誉。言高一世,处之逾默,器重一时,体之滋冲,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1页)

(君子图)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那些内心里守护着道德根本的人,在外是能得到众口同声称誉的,言谈不同凡响的人从不夸夸其谈。才能出众的人更加谦逊,不依仗自己的能力去触犯大众,不凭着自己的所长去讥议别人。颜延之这里是要求子弟,一定不能成为既无德无能,又总想出风头的人。他在《庭诰》中又强调:

“言不出于户牖,自以为道义久立;才未信于仆妾,而曰我有以过人,于是感苟锐之志。驰倾觖之望。岂悟已挂有识之裁,入修家之诫乎。记所云‘千人所指,无病自死’者也。行近于此者,吾不愿闻之矣。”(《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1页)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有的人说话的影响连家门都出不了,却认为自己早就把真理握在手里;他们的才能连自己的随从、小妾都不相信,反而说自己是有过人的本事的人,于是锐意、苟且之志蠢蠢欲动,患得患失之心无休无止。他哪里领悟到,自己早就为有识之士不齿,成为家庭教育的反面典型了。这就是经书传记上所说的“千人所指,无病自死”的人。行为和这种人相近的人,我听都不愿听到。

(颜延之塑像)

颜延之的三个儿子都当官,尤其是长子颜竣任中书令等官,“权倾一朝”。颜延之的谦退稳重之说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说的。很可惜的是,对于父亲的训诫,颜竣似乎并没有听进去,他自高自大,多次谏阻皇帝兴土木,丝毫没有忌讳,被皇帝外放为东扬刺史。之后,颜竣又心怀怨恨,议论朝政得失,在大明三年(460)被孝武帝赐死,他的儿子,也就是颜延之的孙子也被杀害。

第三、颜延之要求子弟节制自己的欲望。

颜延之认为人的欲望虽然与生俱来,但它与人性的关系就像烟与火、桂树与蛀虫的关系一样。《庭诰》说:

“虽生必有之,而生之德,犹人含烟而烟妨火,桂怀蠹而蠹残桂。然则火胜则烟灭,蠹壮则桂折。故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惛。去明即惛,难以生矣。”(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3-125页)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虽然人生下来一定有欲望,但生命中的道德,就好比火中有烟,而烟妨碍火势,桂树有害虫而害虫摧残桂树。然而,假如火势胜,烟就会灭;害虫肥壮,桂树就会夭折。所以天性明畅的人就会力求简朴,嗜好太多的人就会让人的道德不能彰显,如果道德不能彰显,人就会变得昏晦,难以有健全的人格。因此,颜延之认为欲望过多则会利令智昏,他教育子弟应该淡泊一些。喝酒也是人的一种欲望,尽管颜延之自己嗜酒如命,但是他却教子却主张节酒:

“酒酌之设,可乐而不可嗜,嗜而非病者希。”(《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3页)

(饮酒图)

这也就是说,喝酒确实可以让人感受到欢愉之感,但颜延之认为不可嗜酒贪杯,在他看来嗜酒的人极少不生病的。对于朋友聚会,颜延之认为也应该有所节制,但是不能不参加,如果不参加就违背世俗人情,会被人责怪。颜延之又告诉子弟,参加的时候,在宴会上不能放肆地调笑,这样容易因为失敬而自取其辱。

第四、颜延之教育子弟交朋友应该重义气。

他说:

“游道虽广,交义为长。得在可久,失在轻绝。久由相敬,绝由相狎。爱之勿劳,当扶其正性,忠而勿诲,必藏其枉情。辅以艺业,会以文辞,使亲不可亵,疏不可间,每存大德,无挟小怨。率此往也,足以相终。”(《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3页)

(与朋图)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交朋友的方法、手段都很多,以仁义相交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交朋友之得在于能够持久,交朋友之失在于轻易与其断绝往来。长久交往是由于朋友间的相互尊敬,断绝则是由于太过亲密,相互戏狎,不是互相尊重。对于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也不要包容他的一切,应该赞扬他端正的品性,忠心耿耿地对待他,而不是说教,一定要收起自己的虚情假意,再用技艺、学业相辅,用诗文言辞交往,使亲近而不狎亵,有距离但也不至于有隔阂。交朋友的时候,要常常想着别人的好处、长处,忘掉他的缺点,依照这些原则去交朋友,足以善始善终。颜延之还特别指出,要警惕那些表里不一、两面三刀的假朋友,决不能接近他们。

第五、对付别人的毁谤的最好办法是自省,而不是责人。

《庭诰》说:

“流言谤议,有道所不免,况在阙薄,难用算防。接应之方,言必出己。或信不素积,嫌间所袭,或性不和物,尤怨所聚,有一于此,何处逃毁。苟能反悔在我,而无责于人,必有达鉴,昭其情远,识迹其事。日省吾躬,月料吾志,宽默以居,洁静以期,神道必在,何恤人言。”(《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4页)

(自省图)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即便是道德高尚的人,也难免遭受流言蜚语的诽谤、非议,何况因为自己道德修为不够,就更加难以算计防范。要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的人经常不讲信用,往往流言就会集中到他头上。有的人与别人关系极差,往往成为别人怨恨的对象。只要自己没有信义,又有很多人怨恨他,那对他的诽谤、非议就怎么也逃不脱的。颜延之认为,如果能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一定能明白其中产生的原因和问题的真伪,对问题有清楚的认识。每天三省自身,每月梳理自己的思想,宽心少语地过日子,使自己的品行高尚起来,神灵必然会保佑他,还怕别人诽谤、议论吗?!因此,在颜延之看来,社会生活中流言、谤议在所难免,有的因不受信任,有的因性格不合,对付别人谤议最好的方法是自省而不是责人。

结 语

应该说,《庭诰》多为人生格言,颜延之自谓其文“咸其家蓄,本乎性灵而致之心用”,(《宋书》卷73《颜延之传》,第1251页)可见是他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颜延之的《庭诰》是可以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相媲美的早期成熟的家训作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内容右侧1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