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金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新希望

李金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新希望
2025-07-11

“我曾以为这辈子只能躺在家里,人生没有了希望,是脊髓电刺激术让我重新感受到的重生力量。现在我能自己吃饭、走路,甚至计划重返工作岗位……”患者杨某术后激动地说。

      术前

      41岁的杨某2021年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因为左侧肢体僵硬、强直,已经不能开展康复活动,生活完全依赖家人,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一度陷入抑郁,直到2025年获悉我院脑外科开展了新技术新疗法——脊髓电刺激技术,杨某第一时间来到我院,经过脑外科李金剑医生的耐心讲解,杨某再次燃起了康复的希望。

      在入院第4天,脑外科李金剑医生团队,在导管室的配合下对杨某进行了手术。因杨某体重大,肢体活动不利,每一步都需要医生过硬的医疗技术及强大的心理素质。手术完成后,仅仅历时30分钟,杨某多年不能自主活动的左侧肢体在电刺激的情况下出现了自主感觉,肌张力明显下降,多年来不能放松的肢体也奇迹般放松下来,杨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术后

      术后,李金剑医生团队对杨某植入电极芯片的参数进行调整,并展开后续肢体康复运动,达到评估-手术-调整参数-康复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全闭环管理。随着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脑外科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链和第一手的直观数据,将不断探索更完备更细致的诊疗方案,引领吉林省地区的脊髓电刺激技术并向全国推广,为脑卒中后遗症病人重启人生之路。


      技术原理:神经调控的“智能开关”

      脊髓电刺激术通过微创方式,在脊髓特定节段植入电极芯片,释放精准电脉冲信号,调节受损神经信号传导。这一技术不仅激活休眠的神经回路,还能促进大脑与脊髓的神经网络重塑,为肢体功能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患者的三大核心获益

      1.肢体功能显著改善:降低肌张力、恢复关节活动度,助力患者从卧床到站立、行走;

      2.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改善二便控制能力、缓解慢性疼痛,帮助患者实现基本生活自理;

      3.治疗安全高效:微创手术创伤小、可远程调节参数,术后康复周期缩短50%以上。

      专家解读:为何选择脊髓电刺激?

      1.年轻化趋势应对:脑出血发病年龄逐年下降,传统康复周期长、效果有限,而脊髓电刺激术可针对性激活运动神经通路;

      2.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定制电极位置和刺激参数,实现“精准调控”;

      3.长期效益显著:临床数据显示,术后配合康复训练,80%患者6个月内生活能力提升2级以上。

      展望未来:技术普惠更多患者

      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已将该技术纳入卒中康复标准化治疗体系,并联合康复科开展多学科协作。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拓展适应症范围(如语言功能恢复、认知改善),为神经损伤患者提供全周期解决方案。

      科普小贴士

      1.适用人群:脑梗死/脑出血后偏瘫、脊髓损伤、慢性意识障碍等患者,建议发病后3-6个月评估手术指征。

      2.技术优势:微创、可逆、无药物依赖,治疗费用纳入部分医保报销。

      脊髓电刺激术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生命尊严的守护者。如果您或家人正面临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困扰,可咨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专家团队,让我们共同开启康复新篇章!


      专家简介:


李金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外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神经介入及神经调控负责人;

      世界神经外科学会委员;

      吉林省神经介入卒中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健康管理委员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功能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近年来参与发表SCI共8篇,第一作者和参与发表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等论文10余篇。

      擅长:急性期脑梗死的介入取栓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及昏迷促醒得神经调控治疗。

      门诊地址: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农大路1478号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门诊楼二楼 A221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