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乡警务管家”系列报道之一:
局长谈“管家式”警务
浙江嵊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李连仁浅谈“越乡警务管家”建设
记者:王林 浙江报道
记者问:据我了解,目前嵊州掀起了一场“警务管家风”,那什么是“越乡警务管家”?
李连仁局长答:嵊州,作为全国第二大戏剧“越剧”的发源地,素有“越乡”之称。“越乡警务管家”是嵊州公安近年来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以“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平安”为主线,传承和发扬越剧柔美精华、越乡和谐家风、民警公仆形象、警务贴心服务的“管家式警务”品牌。该品牌既体现了越剧之乡人文之美,更凸显了人民公安为民服务的题中之意,是集嵊州公安全警之智,嵊州群众全民之力的“枫桥经验”公安探索。
记者问:“越乡警务管家”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越乡警务管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求人民警察在履行职责的全过程中,全方位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时刻铭记“人民公仆”的身份,通过“百警入户、户户见警”等实际行动,开展以“进乡村、进民家、进企业、进校园、送平安、送服务、送温暖”为内容“四进三送”活动,体现人民至上,服务周到、和气可亲的“公仆式”警务管家的情怀,为民众的安居乐业和“平安嵊州”探索出一条打防并举、寓服于管、和谐治理的现实路径。
记者问:“警务管家”是在如何背景下出笼的?
李连仁局长答:我从走出警校以后,就长期在基层派出所从事社区工作。后来从民警逐渐成长为所领导、局领导和支队领导,到现在担任局长,应该说,经历过公安工作的各个领域。正是有了这样丰富的经历,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基础工作做到位了,会带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比如基础实了,辖区的发案和报警会越来越少,锁定的犯罪嫌疑人会越来越容易抓,要素管理会越来越轻松,群众的参与度会越来越高,基层治理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基层基础和基层治理在公安工作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越乡警务管家”建设来推动嵊州公安转型升级的信心。
与此同时,“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战线一面高扬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社会、经济的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然要求我们公安机关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拓展创新“枫桥经验”新内涵。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都掀起了基层基础建设的新高潮。如何以基层基础为切入点,扛起新时期“枫桥经验”大旗,走出一条“党政挂帅、公安主导、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新时代公安机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绝佳载体和攻坚课题。因此,旨在“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平安”的“越乡警务管家”建设正是实践中摸索警务运行新模式,催生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内涵的举措与结果。
所以说,我们搞“越乡警务管家”建设,就是要推动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由量变引发质变,让公安工作和基层治理变得更简单,更好地创造和谐稳定的治安大环境,同时也让我们的民警更有归属感、成就感。
记者问:警务管家经过运转后,平安形势出现哪些明显改观?
李连仁局长答:“越乡警务管家”建设推进一年多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管家民警和协辅警、警务助理的坚定履职下,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社会治安形势稳步向好。全市2017年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39.49%,刑事发案下降25.64%,其中侵财发案下降17.01%,命案连续十三年实现全破。社会形势平稳可控,未发生有较大影响的案事件。二是党委政府高度肯定。在全市重点工作推进中,警务管家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群众走访、政策教育和矛盾化解等工作,护航发展成效显著,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协的高度认可。全局在2017年度市级机关综合考评中排名全市第一。三是群众口碑不断提升。全警的服务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不断增强,警民距离不断拉近,警民关系更加和谐。群众从原先的“办事满街跑”转变为如今的“有事找管家”,警务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市2017年度涉警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2.0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9.39%和98.11%,创本市历史新高。四是警营活力逐步激发。全警违纪率明显下降,执行力大幅提升,公安队伍的精气神和正能量得到了有力提振。特别是随着警务机制的不断升级优化,基础民警不仅获得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帮手,更收获了在小社区中大展身手的信心和决心,管家队伍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优秀民警主动要求下基层下社区,“在社区里建功立业,在奋斗中筑梦前行”的价值导向逐渐成为全警共识。五是品牌效应逐渐显现。随着“越乡警务管家”建设渐入佳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相关做法被省委、绍兴市委专报刊发。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网等十余家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并通过实地走访和群众采访,相继对相关做法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和推介,有力推动了“越乡警务管家”建设走出嵊州,走向全国。
记者问:能否讲一下你们到底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特别是今后还将有哪些举措,让这项改革逐渐形成一种经验,让更多的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李连仁局长答:一是坚持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我们运用系统思维,全面借势借力,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作好汇报,从两办发文、市级动员、市委督导、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提高了工作站位,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从部门工作上升到党政工程。同时我们主动与横向单位加强联动,出台并落实了司法调解人员每周两日驻所、律师轮流驻点、村嫂网格员定期巡防、管家每学期进校宣讲等机制,拓展了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形成了工作合力。特别是我们通过成立村(社区)综合治理调解委员会,发起党员干部“三个主动”倡议,组建617人的警务助理队伍和461支ABC三级巡防队伍等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治理组织的建设,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全力营造了“党委挂帅、公安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全新格局。二是坚持从“坐堂门诊”到“上门巡诊”。我们按照“警务围绕民意转,机关围绕基层转”的理念,下沉机关警力30名,将28名新警全部充实基层一线,共建成管家室39个,驻警点232个,并建立了“一联三承包”、“3+1下基层”等机制,大幅推动了警力下沉;我们通过车巡、犬巡和步巡相结合的方式,把备勤警力全部放到了路面,同时新建村级视频9015个,全面构建了多维度感知防控体系;我们深入开展了“百警入户、户户见警”全警大走访活动,并创新推出“一村一警”包村联户机制,包村民警在每月完成基础走访、普法宣传、矛盾化解等“八大项”任务以外,必须完成预约服务、送证下乡、结对帮扶、河道警长等职责,既实现了全市480个村(社区)“村村有警,月月见警”,也实现了把平安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服务做到百姓心坎上。三是坚持从“传统粗放”到“集约高效”。我们加强互联网思维运用,相继研发了派出所模块升级版、“嵊州巡防”可视化APP、“一键民警”等智能软件,为警务管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加强试验田推广,在三江街道桥里村、长乐镇开元一村、黄泽镇家园村先后打造了基层现代化治理样板点,把高清监控全覆盖、管家式贴心服务、出租房旅馆式管理等元素加入其中,为破解城中村、复杂村治理难题开拓了思路。加强宣传推广,借助走访推广“嵊州警方”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85000人次,每月点击量达16万。同时在网吧、旅馆、KTV、公交车内植入“管家提醒”屏保,在高案发地定点推送提醒短信,有效提升了警务管家知晓率。特别是策划了《‘戏’说安防》活动,组织村嫂们自编自演了禁毒题材越剧《全民禁毒大推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加强考核引导,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考核体系,创新引入“钉钉”智能软件,落实民警走访签到制,全面实现了督导工作动态化、可视化、精准化。同时落实“管家之星”评选、“两个提拔”、同案同奖等保障激励下沉机制,并先后培育了朱仕平、俞棋彬等一批扎根社区的省、市优秀人民警察,为民警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树立了榜样。
记者问:那我们嵊州公安下一步将如何持续推进这项工作?
李连仁局长答:“越乡警务管家”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们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十六字”要求为总纲,继续完善体系、深化融合,持之以恒、带着真心走进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服务群众,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并以最优的状态,把平安工程打扎实,努力为纪念“枫桥经验”55周年提供更多的公安素材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