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力发电外籍专家团走进耀中耀华北京亦庄校区

风力发电外籍专家团走进耀中耀华北京亦庄校区
2025-10-13

未来·科技

风车下的科学启蒙与跨文化对话

耀中耀华北京亦庄校区的校园旁,几座巨大的白色风力发电风车在阳光下缓缓转动,一直以来它们是作为校园“科技地标”般的存在。

近日,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球风电领军企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的外籍专家团走进校园,以“风能探索者:驱动我们的可再生能源未来”为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一场融合科技、生态与跨文化的沉浸式分享会。

从主题演讲到互动展位,从风车模型到全球数据解读,专家们揭开了风能作为"气候超级英雄"的神秘面纱。这场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风力发电的好奇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绿色能源的种子。

01 风车下的“科技第一课” 从校园到全球的能源革命

“这些风车不仅是装饰,它们是未来能源的‘超级英雄’!”金风科技的专家Colakoglu先生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他指着窗外的风车说:“就像你们每天看到的这些风车,金风科技的风电场正在全球47个国家、6大洲运转,每年生产的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2.5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恢复了1.4亿立方米的森林!”

Colakoglu先生特别提到中国首个“零碳智慧园区”的案例:“通过集中控制系统,这个园区每年节约电力成本超291万元,减排426万公斤碳排。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在发电,更在为地球‘减负’。”学生们听得入迷,兴奋地说:“原来校园外的风车是这么工作的。它转一圈,就能让一盏灯亮好久!”

02 互动展位 触摸风能的“世界地图”

演讲结束后,校园大厅化身为“风能全球实验室”。外籍专家按南美、东南亚与澳大利亚、欧洲与中东、南非四大区域设立展位,每个展位都藏着“科技彩蛋”。

南美洲展位的专家展示如何为地震带设计抗震风机,澳大利亚团队则揭秘海上平台抵御16级台风的秘密。"中东沙漠的风机需要特殊涂层防止沙尘暴!这太有趣了"学生们穿梭于展位之间,汲取着科技信息,并且兴奋地分享着用英语与外籍专家探讨后获得的四大洲明信片。

03 教育启示 在风车转动中看见未来

Joseph Alexander Mullen  小学科学主管

小学科学主管Mullen先生指着模型内清晰可见的齿轮组说:"孩子们每天看到校外的风车,但直到今天才真正理解'风能捕手'的原理。Colakoglu先生关于北京绿化面积的类比特别精彩——金风全球项目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覆盖半个北京城的森林。"他透露,学校将把风电知识融入"未来城市"项目:"七年级的学生们正在设计智慧农场,听过专家分享后,学生们已经开始计划用金风模型计算不同风速下的发电量,为农场提供清洁能源。"

Ivene Wee 中学科学老师

中学科学老师Wee女士则看到了跨文化教育的契机:"当外籍专家用'气候变化的共同敌人'来比喻时,孩子们立刻联想到课本里的环保章节。这种全球视野的启发,比单纯讲解技术参数更有力量。"她计划在能源单元教学中引入金风案例:"我们会让学生计算,如果全校使用风能,每年能减少多少碳排放,再对比他们收集的塑料瓶数量,让抽象数据变得可感知。"

Hendrik Koekemoer  外籍教师

外籍教师Koekemoer先生对这次专家入校活动赞不绝口:"透明风机模型让机械原理一目了然,区域展位则像打开的世界之窗。学生们问了很多世界各地的风能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已经开始用全球思维思考科技问题。我一直认为,将文化融入教育十分有价值,这能表明相关内容具有普适性。我们也将在未来的课堂中结合项目,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成果。"

04 教师视角 科技启蒙的N种可能

金风科技的分享会不仅让学生们记住了"308太瓦时/年"的绿色电力数据,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当被问及"最想从事的风能职业"时,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要设计"能在台风里跳舞的风机",有人想建造"给沙漠带来生机的绿色电站",还有人希望"用风能点亮非洲村庄"。

正如Colakoglu先生在演讲中所说:"每个旋转的风机叶片,都是人类向清洁能源迈进的脚步。"在这所校园里,金风科技的外籍专家团用科技与人文的双重滋养,让孩子们看见:应对气候变化这场全球战役中,每个人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超级英雄。在他们脸上,看到的不止是对科学的好奇,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