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肃省平凉团市委创新实践“4+”模式 多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甘肃省平凉团市委创新实践“4+”模式 多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5-04-30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子女的期待;一头连着经济脉搏,影响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共青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平凉团市委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坚持“精准服务、全程护航”理念,以构建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全周期工作链为导向,以提高大学生社会化能力、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集中团的优势资源,探索实践“4+”模式,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大学生就业。
    “现场调研+云端咨询”,建立双向需求清单。
    “目前,我们的传统文化戏曲领域也存在人才短缺,信息获取不对称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予关注。在去年年底团市委组织召开的2025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上,一级演员、市政协委员蒲虎勤提出建议。这场“面对面”座谈会是专门围绕“加大离校两年内未就业大学生帮扶力度”展开的,会上来自甘肃医学院、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学生就业的同志就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社部门就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出了加强就业信息服务、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引导合理就业预期、加大创业政策支持激励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大家可以通过关注团团帮就业微信公众号,加小编微信实时获取就业岗位动态,小编以每周1-3次的频率更新推各类岗位信息,青年朋友们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技能特长和求职意向,精准筛选匹配合适的就业机会。”在日前举办的“‘职’启新程 青春逐梦”青年专场招聘会上,团市委副书记刘亚琴在现场向青年朋友们介绍“团团帮就业”平台。
像这样的双向对接活动,已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常态化工作,团市委定期不定期在“平凉青年说”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在青年之家设立团团信箱,收集青年在就业等方面的困惑或需求,构建起用人单位与求职青年之间的桥梁。“今后,我们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探索搭建岗位需求库与人才信息库双向映射平台,运用AI算法实现人岗智能匹配。”团市委书记柴璟说。
        “直播带岗+现场招聘”,打造双轨岗位供给矩阵。
4月25日下午,平凉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招聘大厅里人头攒动、气氛热烈,60余家本地优质企业携300多个岗位集中亮相,岗位覆盖互联网、市场营销、文员、教育及电商等青年就业热门领域,吸引近200名求职者现场咨询洽谈,40余名求职者当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与此同时,招聘会借助平凉市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微博、平凉市人力资源市场抖音、视频号平台,推出“直播带岗”特色活动,开启了求职“屏对屏”链接新模式。整场直播吸引近万人观看互动,“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今天的岗位没有适合我的,能不能留下我的求职信息,团团帮我联系一下。”“我是一名自主创业的摄影爱好者,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哦!”直播屏幕上大家在热烈交流、讨论……
    “社会动员+团内资源”,双轮驱动拓宽就业渠道。
社会化动员既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更是优势所在。团市委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等作用,探索建立“青年就业合作联盟”,在本次青春招聘会上,市青联委员提供了175个岗位,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提供61个岗位,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我们企业是一家集生产制造、贸易销售及多板块协同发展的综合性企业,业务领域涵盖生产加工制造、政企服务、工程建筑、开发管理等七大版块,本次带来了总经理助理、招投标专员、管理培训生等有发展潜力的岗位。”平凉市青企协会员单位、平凉陇山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闫宇涛走进    “团团直播间”,为求职青年介绍岗位。
    “目前戏曲领域传承存在传承断层、戏曲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这次招聘我们设计了舞台+跨界双轨岗位,有戏曲演员、戏曲博物馆讲解员、戏曲宣发专员等三个类别的岗位”一级演员、市政协委员蒲虎勤说。这是本次青春招聘会的一大亮点,也是戏曲传统文化第一次走进平凉青年的职场视野。
    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团市委积极挖潜团内资源,每年争取实施“西部计划”基层服务项目,并对政策变化进行详细解读,让高校毕业生进一步了解并参与西部计划招募,近五年,通过西部计划就业的平凉籍高校毕业生达183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职业赋能+实践锻炼”,推动青年双向能力提升。
如何让职场小白快速适应工作需要,如何从“求职迷茫期”迈向“职场加速期”?
在今年的青春招聘会现场,职业赋能专区吸引了诸多求职青年的驻足和咨询。职业赋能计划主要针对青年在职业认知、职业规划、面试应聘等方面的重点关注问题,开设了职业规划一对一指导、面试实战培训、简历精修、政策解读、就业心理咨询等五大版块服务。
同时,着眼岗位实践要求与创业需求,团市委精准实施“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从服务家乡到职场预习,再到自主创业,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实践-实习-创业”全周期平台。“这次扬帆计划政务岗位实习,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步入社会、参与工作,我不但很快融入新的环境和具体工作,也更加懂得了团队协作的意义。”华侨大学研究生王宜萌如是说。
    “共青团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关键抓手,也是巩固党执政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实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特别是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引领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跨部门、跨领域协作,深化拓展“4+”模式,在稳就业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团市委书记柴璟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