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敦煌市万亩公益造林母亲绿色工程2022年春季植树项目在国营敦煌阳关林场启动。 唐耀彬 摄
中新网兰州4月10日电 (记者 冯志军)“在戈壁滩上种活一棵树,艰辛程度不亚于养活一个孩子。”4月以来,被称为“中国最干旱的地方之一”的甘肃敦煌各地开启热火朝天的植树活动,吸引大批适龄公民和社会力量,用实际行动增添新绿、改善生态、绿化家园。
根据敦煌官方计划,今年将实施林草重点工程22项,实施生态造林5950亩,退化林分修复2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植被恢复1180亩,完成城乡义务植树50万株以上。对于被戈壁荒漠包裹着的约有20万人的绿洲城市敦煌而言,意味着人均植树2.5棵。
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的敦煌,境内多沙漠和戈壁,绿洲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5%。据科研机构研究,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40毫米,而蒸发量逾2500毫米,局地年均降雨量仅有10毫米,故被称为“中国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据统计,在沙漠里,一棵树可以固定10平方米的沙土;100棵树,可以组成500平方米的沙漠锁边林。
图为敦煌市民积极参与春季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唐耀彬 摄
今年,敦煌市积极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当地还组织动员适龄公民和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以“三沿一部”为重点的国土绿化行动中来,进一步掀起大规模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新高潮。
记者10日从敦煌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快敦煌绿化美化步伐,敦煌市万亩公益造林母亲绿色工程2022年春季植树项目,已在国营敦煌阳关林场启动。由NPO绿色生命组织、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敦煌市政府共同实施的该项目,致力于在中国荒漠化地区实施植树造林公益活动。
今年是母亲绿色工程在敦煌实施的第三年,绿色生命组织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持续加大力度,援助造林基金250万元,在敦煌阳关林场栽植梭梭2500亩,为敦煌生态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并吸引更多志愿者志投身公益造林事业中,为敦煌戈壁荒漠披上绿色。
“敦煌要发展,生态文明需先行,植树造林历来是敦煌的大事要事之一。”敦煌市委副书记肖文祥说,敦煌万亩公益造林母亲绿色工程既为敦煌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带动吸引了更多人积极投身于生态环保事业。敦煌市将全力支持好该项目,也希望双方继续合作,推动敦煌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完)
来源:中国甘肃网
推荐新闻
- 【 时政】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 时政】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 时政】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 时政】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 时政】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 时政】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 时政】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 时政】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 时政】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 科技】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
- 1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2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3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4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5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6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7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8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9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10 2019“科学探索奖”颁奖: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