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盛夏六月,探秘晋地国际教育发展现状!

盛夏六月,探秘晋地国际教育发展现状!
2019-06-11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广为人熟知的“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造就了山西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长河,在这样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国际教育的发展又是什么样的状态?2019年6月下旬,新学说“百校访行”山西线将正式开启,继东北、河南、两湖、福建、陕西、长三角、珠三角、川渝、京津冀以及安徽地区实地探校后,又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视角和发现?

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山西省国际学校不超过10所,2018年新增国际学校仅有1所。与2018年全国总数量821所相比,仅占1.2%,少之又少。究竟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还是别有他因?

新学说了解到,早在2009年9月15日,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大力推进科教兴晋战略的实施,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已经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统筹规划,鼓励和支持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实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要有重点地支持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办学条件好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发展以社区、乡村为依托的民办幼儿教育。引导民办幼儿教育进行优化组合,扩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采取措施,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依法办学,保护民办学校及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管理,为民办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