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最初是起源于2008年中本聪发布的比特币客户端,并由此产生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区块链”的原型。当时的比特币就承载着中本聪对新的金融系统的期望,希望能够构建一种去中心化的模式,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区块链也建立了相关的共识机制,凭借它高度的透明性,被广泛的运用于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浪费资源、不能完全去中心化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区块链3.0的发展重心就是社交区块链,它采用全新的POR信用共识机制,也就是说即使所有节点的参与者都是互不相识的,但是也可以通过POR信誉共识机制来对他们在区块链上的信誉分数进行记账。而信誉分数的来源就是参与者在区块链上的社交活跃度、时间活跃度和贡献活跃度,也就是说你与他人的交互越多、时间越长、贡献越多,你的信誉值就越高。
社交区块链面向的是底层公链,面对所有参与者,这样就打破了“谁有钱谁可信”的股权共识机制,有效的避免了不能够完全去中心化的漏洞。对之后金融体系、教育医疗体系、物联网等的信誉衡量和发展都是巨大的贡献,结合其特有的信息透明性、公开性、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对于之后很多工作的开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