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运动与红船精神
知青运动是一次文化大普及、国情大普查
1968-1978年的知青运动是一场延续了10年左右的、全国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据权威资料显示,参加这个运动的知识青年约有1200万之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真正是把知识送到祖国的边疆,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城市青年不仅带去了知识,还带去了热情,带去了党和国家对全国各个边疆地区人民的关怀,也解决了城市就业压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个运动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知青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运动,是党和国家对当时的国情发展需要所做出的决策,不仅解决了当时的许多问题,而且也为当下的国策决定提供了依据。例如,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定为奋斗目标,就是具体表现。
那时,农村很多地方的学校都缺乏教师,知识青年到当地去了,有不少人就做了小学教员或中学教员,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服务。许多乡村的学生,不知道唱歌,不知道跳舞,不会打乒乓球、篮球,不知道数、理、化,这些青年学生带去了文化科学知识,使当地的教育更快、更完备地发展起来。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许多当地的好文艺苗子(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都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后被发现被培养起来的,好多学生后来成为国家队或国家级的栋梁。
知识青年在当时是十分受当地人们尊重的,虽然毛主席十分艺术地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而广大城市青年也觉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当地的老百姓就非常尊重这些城市里来的娃子。他们知道,城市的娃子有知识,见过世面,只是这么早就离开家到偏僻的山乡太苦了,所以对他们爱护有加。而许多知识青年下乡之后,也与当地的农民交上了以心换心的朋友,后来许多人还经常逢年过节不远千里去“串门”呢。
知青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科学文化在祖国农村的大普及、农村情况大普查的运动。
不忘初心、为底层人民打天下的红船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革命是在没有榜样的历史状况下进行的创新性活动。他们在山沟里、山坡上,窑洞里、平原上,在广大农村、山村建立根据地,与数倍于我的敌人进行斗争。除了战斗之外,这也是一次彻底了解国情的活动。虽然不是为了摸底而摸底,但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通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们真正知道了国家的现状,他们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斗志和信心。在革命过程中,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得了民心,因为他们和人民走在了一起,因为他们和人民心联心, 取得胜利是民心所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谓“初心”,是指为社会服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是指我们树立美好理想时而激发的正能量,是灵感爆发时的激情。我们党有初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初心,而初心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起码需要好的环境和政策、制度,需要最基本的认知和努力。初心的实现更需要领跑者。国家越大越需要向心力,制度越好越需要步伐齐,时间越长越需要持久力。
我们既需要领跑者,也需要凝集力。第一代领跑者毛泽东和他的团队领导人民在1949年推翻了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建立了新中国。但此前了解国情28年(1921-1949)。建国后毛主席又和他的团队领跑社会主义建设27年(1949-1976),使中国人民才真正的站起来了;第二代领跑者邓小平和他的团队领跑了约20年(1978-1997),使我们的人民和国家富了起来;我们当代的领跑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奔向下一个五十年奋斗目标,使全国人民彻底脱贫奔小康,并且使中国强大起来。真正实现大国崛起,复兴中国梦,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红船”指的是我们党在南湖(先在上海开会,后来因情况有变,转到浙江嘉兴南湖)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候,所乘的红色的船。当初来参加党的一大会议时,这些来自全国的58名代表,都是怀着良好的愿望(初心),怀揣着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他们就是怀着要改造社会,改变不平等的制度问题来的。
红船精神指的是要实现人格平等,机会平等,竞争平等之平等思想,没有人压迫人的不合理制度。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但后来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以58人为核心的集团内部就发生了不少变化:有的人因为困难宣布脱党;有的人背叛了党,走向了党的反面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有的人在革命过程为理想牺牲了,成为烈士;有的人最后坚持下来并取得革命胜利,如毛泽东、董必武等。为理想牺牲了的人、坚持下来的人初心没有变。
活着的人时刻改造并推动社会前进。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了主,红船精神的正能量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灭匪反特、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诸多重大事件,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了巩固。正如那时流行的一首歌(李焕之谱曲)《社会主义好》中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尾巴逃跑了……”“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成为当时的时髦用语,也是现实情况的具体写照,说明了人们对领袖的热爱、信任之情。后来,我们的党又提出阶段性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国家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理想和初心总要有所依靠,如历史上依靠马的人是速度取胜,依靠刀的人是硬度和锋利度取胜,依靠枪的则是力度与速度的综合取胜。没有依靠和根据都是不靠谱的,依靠人力、物力、财力?还是靠组织能力?性质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笔者认为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还是需要依靠党的领导,依靠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来之不易的和平改革环境。我们党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经过枪林弹雨的洗礼,建国后又与国内外反华势力进行无数次波澜壮阔的斗争,均取得了胜利,获得了丰富经验。关键是我们党能够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广开言路,兼听四方,既有民主、又能集中,吸纳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能够修正自已的过失。
目前,我们国家在党中央领导下,工农商学兵,全国一盘棋。强军固本,维护稳定。党中央提出了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要做负责任的人,说负责任的话,办负责任的事,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前进。
知青运动与红船精神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联系,但实质上是有的,那就是了解社会与国情,并从底层接近人民这个宏观方面是一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目标也是一致的。红船精神是解放全中国,使人民过上好的生活。而知青运动除了文化普及与国情普查、支援农村外,还有教育下一代接班人,磨练其意志的深刻内涵,为的是确保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色。(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齐柏平)人物简介
齐柏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3年生于湖北。1994年7月获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至1999年9月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任教。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于中央音乐学院攻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的主要课程为《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
主要学术成果和艺术业绩:
《鄂西土家族三棒鼓的考察研究》载《音乐研究》2002年第3期;
《鄂西土家族与荆楚汉族民歌旋律的比较研究》论文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首届评选“优秀奖”(2002年12月28日);
2000年6月6日至6月20日赴香港参加第二届全国旋律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