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甘肅靜寧縣紅寺鄉搶抓農業生產的有利時機,實干攻堅,採取有效措施,著力破解基礎設施、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瓶頸”制約,在創先爭優中促進了鄉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圍繞破解基礎設施建設瓶頸促跨越。道路建設方面,新修鄉村道路1條20公裡,村社道路11條37公裡,田間道路30公裡,硬化鄉村公路1條8公裡,並對全鄉所有鄉村道路全面進行鋪砂養護。梯田建設方面,在寺岔、紅堡、張峽3村規劃新修梯田600畝,逐步實現全鄉梯田化目標。生態建設方面,在寺岔、紅寺2村4條溝系及鄉政府所在地面山完成工程造林2000畝﹔在吊岔、紅寺2村完成吊岔溝、鄴灣溝補栽刺槐1000畝,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400畝。圍繞產業路栽植行道樹51公裡10200株。加大林木管護力度,堅決杜絕羊隻放牧和人為亂砍亂伐現象發生。水利建設方面,在玉皇、廟河各建塘壩1處。加快自來水管道入戶進度,保証明年自來水管道鋪設入戶率達到90%以上。
圍繞破解農民增收瓶頸促跨越。旱作農業方面,依托項目建設,重點在寺岔、文寺等11村建設以玉米、洋芋為主的旱作農業2.4萬畝。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方面,圍繞紅寺梁全膜覆土穴播小麥示范帶建設,在紅寺等12村種植全膜覆土穴播小麥2.7萬畝,其中留膜免耕二茬小麥示范1000畝。果園建設方面,在廟河、玉皇、丈子、寺岔、化溝、魏溝等6村新植果園7000畝。在栽植過程中,各級干部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揮,保証了栽植質量,切實按照“一個坑、一桶水、一筐糞、一個芽套、一塊地膜”的“五個一”標准栽植,確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同時,在二河村果園鋪墊黑膜100畝,繼續抓好胡溝、紅堡、甘灣、王灣、張峽、紅寺、二河、吊岔、白局等9村幼園填平補齊及后續管理工作,完成補植2000畝,果園內全部套種洋芋、豆類作物。
圍繞破解民生改善瓶頸促跨越。發展教育事業方面,教育辦採取相應措施,積極解決部分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匱乏和教育教學水平不高的問題,為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縮小各村教育之間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同時,落實農村中小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抓好高效課堂建設、學生養成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三項重點工作”,持續提升教育質量。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方面,爭取項目扶持,逐村配齊村衛生室,選優配強醫護人員,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加新型合作醫療,自覺繳納參合基金,確保全鄉參合率達到98%以上,在鄉村醫療機構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為農民創造快速、便捷的醫保報銷“綠色通道”,徹底解決群眾就醫難的問題。發展文化事業方面,加強鄉文化站和“農家書屋”的建設管理,確保真正發揮作用,切實提高現有文化資源利用率。(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