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大爷如何把一颗饺子煮成“世界语言”

熊大爷如何把一颗饺子煮成“世界语言”
2025-10-30

六年前,它还只是北京潘家园一个不起眼的社区饺子铺;六年后,它已成为商务部“一带一路”驻华新春联谊会上接待50余国驻华大使的指定美食。从2019年首店起步,到2025年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店落地、新加坡首店筹备在即,熊大爷现包饺子以一颗手工饺子的温度,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书写着中国餐饮从社区走向世界的现代叙事。

六年回首:从社区灶台到国际餐桌

2019年,熊大爷在北京开出第一家社区店,以“现包饺子”为切口,切入家庭外食场景。创始人刘俊雄——这位曾执裁国家羽毛球赛场的退役教练,将体育精神中的标准化、系统化思维注入餐饮管理,坚守“手工现包”的初心,并以“精准营养”重新定义一颗饺子。

六年间,熊大爷以“社区食堂”为定位,在全国开出1200余家门店,覆盖北京、成都、广州、武汉等核心城市。2025年,随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店的开业,熊大爷正式打通“一带一路”国内段的关键节点,并同步启动新加坡海外首店计划,开启了从中亚到东南亚的味觉旅程。

空间跃迁:一颗饺子的地理叙事

熊大爷的拓展路径,暗合着中国饮食文化对外输出的逻辑:它始于北京的市井烟火,在西南的沃土中扎根成长,并于全国范围内验证其生命力。如今,它正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与新兴的海洋通道稳步前行,熊大爷用饺子丈量世界,世界从脚下延展开来,这颗饺子不再只是中国人的乡愁符号,更成为跨越文化的“可食用语言”。

在2025年商务部主办的“一带一路”新春联谊会上,熊大爷饺子作为指定产品亮相,玉米鲜肉饺、白菜鲜肉饺等经典爆款产品更是凭借其纯手工制作的新鲜口感和富有东方美学的造型,赢得了驻华大使们的高度评价。

人的温度:从4050员工到孤独症青年再就业

熊大爷的国际化步伐背后,是深厚的人文根基。品牌响应政府政策,承担社会责任,吸纳“4050”人员再就业。更在福建福州“星点心愿”门店,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培训,试点雇佣孤独症青年参与食材包制、煮制及收银等工作,为他们开辟了一扇与社会连接、实现自我价值的窗口。

“饺子是包着馅的‘中国信封’,一口拆阅东方味觉信件。”创始人刘俊雄这样定义他的产品哲学。从社区大爷到外交餐桌,从手工技艺到文化载体,熊大爷让每一个包饺子的动作都承载着更多的意义。

目前,熊大爷正在积极推进占地40000平方米的全国生产基地建设,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未来食品精准营养课题组合作,推动饺子品类向更健康、更国际化、更具“精准营养”价值的方向发展。从社区灶台到国际宴会,从手工制作到科技赋能,熊大爷正在构建一套中国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表达体系。

随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店和新加坡首店的推进,熊大爷的全球化布局已初现轮廓。这颗源自中国社区的手工饺子,正以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方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味觉通道,让“不在家做饭,就吃熊大爷”从一句社区口号,逐渐演变为全球食客的共同选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