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健康领域,创新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更优质的生活体验。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 年)》,其中无创血糖仪被特别提及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也为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其在无创血糖检测的赛道上再次备受瞩目。
一、政策助力,无创血糖检测迎来发展新契机
《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 年)》聚焦于推动创新医药在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涵盖了研发、审批、医保、采购等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旨在优化产业生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北京创新医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无创血糖仪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代表,被纳入政策支持范畴,体现了政府对这一前沿技术的认可与期待。
这一政策为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持。在研发层面,有望获得更多的资金扶持和科研资源倾斜,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下一代产品的迭代升级;在审批流程上,可能会享受到更高效的绿色通道,缩短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在医保政策方面,为产品的医保覆盖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依据,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可及性,使更多糖尿病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一先进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进而推动无创血糖仪在临床应用和市场推广方面迈向新的高度,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技术领航,博邦芳舟破局血糖检测难题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监测是日常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监测结果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并发症的预防。然而,传统的血糖检测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多年来,糖尿病患者主要依赖指尖采血(BGM)进行血糖监测。虽然 BGM 相对准确且能提供即时数据,但频繁采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明显,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难以坚持规律监测。动态血糖监测(CGM)虽然实现了血糖的连续监测,但仍需刺破皮肤植入传感器,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且设备成本较高,让部分患者望而却步。糖化血红蛋白测量虽能反映长期血糖水平,但其对短期血糖波动的反应滞后,且需到医院通过静脉抽血或毛细血管血液标本检查,过程较为繁琐,不便频繁开展。
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的问世,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血糖监测选择,开启了无创血糖检测的新时代。该产品基于代谢热整合法原理,融合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精准采集人体的生理指征数据,再通过独特的核心算法计算得出人体血糖值,整个检测过程穿无需刺皮肤,真正实现了无创、准确、快速(小于 1 分钟)的血糖监测。
与传统血糖检测技术相比,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的优势显著。首先,它完全避免了皮肤穿刺损伤,消除了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和感染的风险,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意愿和依从性。其次,相较于拉曼光谱法等其他无创检测技术,代谢热整合法具有更高的信噪比,能够有效克服人体其他生理参数的干扰,确保血糖检测的准确性。此外,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体积小巧,无需使用昂贵的耗材,不仅降低了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综合成本,还更加环保,同时也为血糖的连续检测提供了可能,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血糖监测,更好地掌握血糖动态变化,为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临床验证显实力,数据支撑证价值
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多年的科研攻关和临床验证。2005 - 2010 年期间,项目先后在清华大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完成了验证模型试验。2014 年,又完成了 BMI 影响因素试验和最终模型试验。2016 年,第一代产品成功完成了大样本科学临床试验。
此后,博邦芳舟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全国众多知名医疗机构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人体临床试验及科研临床研究合作。这些严谨的临床试验不仅涵盖了大量糖尿病患者,还纳入了健康人群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全面了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应急总医院合作开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其检测结果与被视为 “金标准” 的静脉血检测结果相比,一致性高达 93.9%;与指尖血检测结果对比,一致性也达到了 94.4%,绝对误差的平均值 MARD 处于业内领先水平。这一系列精准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在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临床价值和领先地位,使其成为医生信赖、患者认可的血糖监测工具。而且,由于该产品采用数学模型算法,随着检测人群的不断扩大,检测数据将愈发精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服务。
四、市场先行,博邦芳舟布局全球显担当
作为国内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先行者,博邦芳舟自 2019 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首张 “无创血糖仪” 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以来,便在国内外市场上书写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篇章,持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
在国内市场,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始终保持多项领先地位。公司率先实现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打破了传统血糖检测产品在生产制造方面的局限,确保了产品能够稳定供应市场,满足不断增长的患者需求。同时,博邦芳舟积极投身于市场教育和用户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参加医疗器械展会、开展线上科普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普及无创血糖检测的理念和技术优势,提高了市场对无创血糖仪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产品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已成功纳入上海市医保目录,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可及性,使更多上海地区的糖尿病患者能够享受到这一先进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该产品积累了数万人次的测量数据,这些丰富的临床应用数据为产品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充分证明了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知识产权方面,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的核心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成果。这不仅彰显了企业的创新实力,还为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确保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博邦芳舟以国内市场为根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版图。公司已率先开拓了中国香港以及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凭借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性能优势,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这标志着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得到国际认可,具备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实力,为全球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和福音。
面向未来,博邦芳舟并未止步于现有的成就,而是积极投入到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工作中 ——“连续无创血糖监测仪”。该项目已成功入围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潜力单位”,在全行业连续无创血糖监测领域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连续无创血糖监测仪将进一步实现血糖的实时、连续监测,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细的血糖变化曲线,助力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推动糖尿病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五、广阔市场前景,博邦芳舟未来可期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攀升,血糖检测市场需求持续扩容。据 IDF 世界糖尿病报告,2024 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 5.37 亿人,其中我国患者总人数位居首位,约为 1.4 亿人。预计到 2045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突破 7 亿大关。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为无创血糖仪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 QYR(恒州博智)预测,2030 年全球无创血糖仪市场规模将高达 146.8 亿美元,2024 - 2030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 18.36%。在这样的市场大背景下,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凭借政策助力、技术优势、市场应用先发优势以及强大的资本支持等多重因素,有望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未来,博邦芳舟将加速推进产品的普及应用,让无创血糖仪走进更多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成为全球血糖管理的标配工具,从而改写糖尿病患者及血糖监测需求人群的生活方式,为全球糖尿病防治事业贡献重要力量,持续领航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发展潮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凭借政策东风、技术优势、临床验证数据以及市场布局的全方位助力,博邦芳舟无创血糖仪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中,博邦芳舟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血糖管理解决方案,点亮每一位患者对健康生活的期待。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三优祝贺清华大学程功教授团队发表顶级论文
推荐新闻
- 【 法治】 山西2岁女童失踪第11天:家人找遍芮城所有村庄,正到邻县寻人
- 【 时政】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 时政】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 时政】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 时政】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 时政】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 时政】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 时政】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 时政】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 时政】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
- 1 山西2岁女童失踪第11天:家人找遍芮城所有村庄,正到邻县寻人
- 2 这些“小事”,在习近平心中却是“国之大者”
- 3 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就中墨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4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 5 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6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
- 7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8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 9 习近平强调 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10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