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新书首发式在京举办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新书首发式在京举办
2021-04-01

首发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乡村出现“空心化”现象,村落常住人口削减,再加上其他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村落正在大片消失,其蕴含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也在不断消亡。

面对古朴、多样的传统村落文化的缓缓衰落,大批痛惜于传统村落快速消亡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感伤与深深的无奈,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抢救迫在眉睫。

为了守护传统村落,留住美丽乡愁,海天出版社联合全国高校力量,历时五年,策划出版了《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希望借此撒下关爱村落的种子,抚平村落文化爱好者的伤痕,将传统村落文化扎根于每一位读者心间。

该丛书从2015年开始策划,2016年入选“十三五”出版规划,2019年得到国家出版基金支持,2020年顺利付梓。丛书以文化分区概念为框架,系统整合了中华民族各文化区传统村落的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涵盖传统村落的人、空间、社会,具有全面性、人文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作者团队由北大、清华、复旦权威学院派专家和民间古村落志愿者强强联合组成,内容既有学术研究高度,又有第一手的民间资料,涵盖了中国绝大部分传统村落的文化形态,生动再现了传统村落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可以说,该丛书是第一套以“文化区”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村落全方位的总结,同时为以后中国传统村落的进一步研究、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传统村落学学术框架的形成。

传统村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文化认同的纽带,同时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为了传承村落历史,挖掘文化精髓,海天出版社于2021年4月1日在北京举办“弘扬村落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新书首发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的领导,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以及深圳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丘干、海天出版社副总编辑许全军出席了本次首发式。

新书首发式上,深圳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丘干表示,作为出版方,以出版该丛书为契机,为挖掘、整理村落文化,传承村落文脉,守护传统村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天出版社副总编辑许全军介绍了《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的出版情况和背后的故事。

丛书主编吴必虎、张晓虹和罗德胤三位教授介绍了文化区系列丛书的创作心得,后续非物质文化系列和物质文化系列丛书的策划思路,以及对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的看法。

与会领导和专家针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现状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为案例,深入探讨传统村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与发展前景,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 海天出版社 2020年12月1日出版

丛书介绍:《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系《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丛书的第一辑,由深圳市海天出版社出版,总字数为3594千字,总图片1059幅,根据文化区分为15册:《中国传统村落概论》《黄淮海传统村落》《客家传统村落》《关东传统村落》《滨海传统村落》《荆楚传统村落》《东南传统村落》《吴越传统村落》《藏蒙传统村落》《徽州传统村落》《中原传统村落》《江淮传统村落》《巴蜀传统村落》《西南传统村落》《西北传统村落》。丛书由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清华大学罗德胤副教授、“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汤敏先生担任主编,编写和调研团队达百余人。该丛书的出版是对中国传统村落图景的真实记录,在守护故土乡愁,留住文化根脉的同时,传承村落文明,创新保护与发展村落文化。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内容右侧1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