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的节日·清明】书写天府文化的“崇州诗情”,寒食节临摹《寒食帖》!

【我们的节日·清明】书写天府文化的“崇州诗情”,寒食节临摹《寒食帖》!
2021-04-01

作为中国传统的节庆,清明节前的寒食节以不动火、吃冷食的习俗而得名。今天(4月1日),崇州市第四届《寒食帖》纪念活动暨“寒食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启动仪式在罨画池博物馆举行,广大书法爱好者和青少年们一同临摹苏轼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共同传承源远的天府文化,书写独具魅力的“崇州诗情”。

崇州初藏寒食帖

《寒食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冈(今湖北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时,在动情的抒写中凝结而成的书法珍品。通篇共计一百二十九字,笔势奔放,起伏跌宕,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素有“蜀中之蜀”之称的崇州历来与书法有缘。据记载,《寒食帖》问世后,为蜀州江源(今崇州市江源镇)人张浩所得。张浩为进士,在河南永安县做县令时得到此帖。他得到《寒食帖》之后,听闻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正在青神县,立刻携带《寒食帖》前往拜会,并请求题跋。黄庭坚因与张浩是旧交,又因《寒食帖》为苏轼所写,当即慨然题跋,就此珠联璧合,成为“绝代之珍”,被张浩收藏于江源张家老屋——善颂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崇州先贤张浩是《寒食帖》收藏第一人;张家老屋善颂堂,即是《寒食帖》收藏的第一站;在《寒食帖》的传承上,崇州先贤们功不可没。

今年的纪念活动,在起于唐、兴于宋的罨画池举办。在这里也曾留下墨宝与诗篇的陆游、杜甫、高适等,与苏轼“深交”已久,为罨画池平添一抹书香。


活动现场,青少年们身着古装,临摹《寒食帖》和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词,共同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同时,在复刻唐宋风格的庭院中,崇州的古诗词爱好者以情景短剧的方式,再现了苏轼创作《寒食帖》、黄庭坚提拔、张氏后人珍藏《寒食帖》等场景,并现场展示了宋代“雅生活”方式,红袖煮茶、池边抚琴、林中对弈,再加上清明时节的青团、撒子、糕点,唐宋风韵引人流连。

临摹寒食帖、传承中华文化,这些习俗见证了崇州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对经典篇章的热爱。千年的风雨,纵使芳华与年华同老,岁月和时光共去,崇州人在《寒食贴》的笔触临摹中,继承着“风送花香入酒卮”的雅韵,纪念着“寒食一贴真名士”的风骨,也书写着“罨画崇州”的山水画卷。

记者|陈沉

排版 | 童 编辑|哈里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内容右侧1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