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大乘《第三十九象山雷頤》画论

周大乘《第三十九象山雷頤》画论
2021-02-22

image.png

一幅画背后的文化高度决定着它能否流传于世,传世作品价值背后必定有它的玄机。

两个形象模糊的巨人站在一个悬浮在大海上的岛上,悬浮在空中的大岛屿呈现金鸡形状,左边一人孔武有力,右方飞起的人偏瘦,俩人握手之时右边的人身上燃起烈火。将要化作灰烬。

整个画面没有一丝阳光,背景处的远山风云变幻,云雷翻滚,山雨将要降临,润泽万物,大地大地将要复苏。此时正是万物发生韬光养晦之机。周老师用此画象更加深入的刻画了近代所发生的历史,熟悉易经的和近代世界历史朋友可用《易经》頤卦和《推背图》第三十九象去推悟此画的玄机。

周老师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还对绘画见解独到。今天主要是来讲周老师的画论,特此附上一件周老师的开胃小作品。

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思想是会影响甚至支配一个人。

绘画使人身体心灵浑然成一体。而不应该只是描绘外貌或者炫耀技术给人看。

色彩和造型能够说出所有的语言。

比如画风景画,我喜欢使我禁不住想钻进去身临其境里面的那种画; 如果是描绘女性的画,我喜欢使我禁不住抚摸她的那种作品。

低品级画手总想把一切再现出来,如同照片,因而整体陷入细节描绘,最后只画了虎皮,虎的骨气全丢了,绘画和生活一样一定要有取舍,啥都想要的人最后很惨,想要的表现的越多,越什么也表现不了。

艺术家可以变形,如果他的各种变形富于表现和美,丑和做作趁早收手为妙。为了变形而变形那不是风格。风格如同相貌,每个人都不一样的。

绘画其实很难控制最后要画成什么样,但是思想可以控制画的基本形态。

绘画是一种默然无言的内心宣示。

绘画是一种在平面上表现思想的的艺术。

看山是山在绘画艺术上很难成立。

在描画一人脸时不在于比例的正确与否,绘画和化妆不一样,化妆是为了让人的皮相更好看,而绘画在于反映人内心里面的精神的各个纬度。

绘画不在于照相般地去抄录题材,那是鹦鹉学舌,与其被关在素材的笼子里做一只鹦鹉,不如做个会思考的人。

色彩,画家的材料。工具罢了,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崇拜材料的狂魔,学呆了,忘了表现经历丰富生活后升华出来的故事。所以好多人的画看起来像画材商的广告,

周大乘的油画却是一个蕴藏着那么丰富的思想和感情的世界,因而它们能引起人们的喜悦或真正的憎恨;至少你也得朝他的话吐口水,微笑或者沉思。而抽象派画家的油画却始终是布匹或糊墙纸的一部分。

画家们,谁也不该抄袭他人的风格,这如同非得强迫自己长的像别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实在找不到自己的脸那就改行吧,在艺术上不能做老师的徒孙,但能做自然的徒儿。道法自然不法老师。

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能见到旁人而不能见到的东西并能把它表现出来。这也是开天眼的一种吧。

画者最忌讳画貌而失神。

绘画,有教化作用,和电影一样,失去这一作用。那我不知道该叫啥。故作高深的那种涂鸦,那是皇帝的新装自欺欺人罢了,把观众当傻子的也不是聪明人吧。

形似是皮毛,神似全在于骨气。骨气又本于立意于作者的用笔和发心境界。

历史上有一个人做的比较好就是唐朝的王摩诘即王维,苏东坡的画,笔墨还差点火候。

唯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读诗要让读者联想想到画境界,赏画要让观众体悟到诗意。留白的那一部分是激发看客的想象和共鸣。诗和画皆忌满,满则死。

传神是绘画的目的。

画中之留白,即画中之诗,虽有不画,观者已用想象力去填补,即共鸣。此处无墨胜有墨。

绘画之要素,第一,思想;第二:思想;第三,还是思想。炫技的是工匠,工匠不需要想象力去创造,按照图纸干活就行。大部分人都是工匠工匠只需要体力和执行。

惟似又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太似是“愚公”想把真山搬到画面里,不似是愚众,绘画毕竟是给人看的,孤芳自赏和自私没区别,当然也会穷死。

画是写出来的才有筋骨才是真情,所谓大制作,基本都是伪装出来的。如同做人太刻意一般都是假的骗人的。

画即用笔墨写人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观察者号注册发布,中国经济观察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内容右侧1
内容右侧2推荐新闻上

推荐新闻

内容右侧3 精彩图片上
内容右侧1

图片故事

内容右侧1
内容页右侧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