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本市房地产投资、施工面积、销售面积的增速均出现“缩水”。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与5月相比,63个大中城市房价出现上涨,最高涨幅为2.4%,北京房价涨幅较大,超过1%。本报统计发现,自去年6月开始,北京新房价格已经连涨13个月。
“国五条”北京细则落地已过百天,房价却仍在上涨,一度观望的购房者开始担心:还等得起吗?
回顾2011年“京十五条”对房价的影响,新房价格在调控后相对稳定,二手房价格则于新政出台后第二个月出现下跌,并于一年后跌至“谷底”。若以此推算,未来房价仍有充分的下跌空间与可能。
业内人士认为,楼市调控已经常态化,随着货币政策趋紧,未来房价涨幅将进一步得到抑制。
发布
6月北京新房价涨超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方面,6月份的房价与5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上涨的城市有63个。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4个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较大,均超过1%,也超过全国平均涨幅。
环比下跌的城市是泸州、赣州、韶关、乌鲁木齐和贵州5个二、三线城市。不过,下跌幅度不大,均为0.1%。
二手房方面,6月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上涨的城市有55个。其中,北京房价涨幅最高,为1.3%。
去年同期,70个大中城市中,上涨的城市有69个。新建住宅同比涨幅最高的则全部为一线城市。北京涨幅16.7%、广州涨幅16.5%、深圳涨幅16%、上海涨幅14.4%。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从发布的数据显示,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减少,环比下降的城市增多,半数左右的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有所收窄。
北京市房屋销售增幅减半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91.5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一季度放慢2.2个百分点,较前五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2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99.2万平方米,增长25%,涨幅较一季度明显放缓55.7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长80.7%)。
同时,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483.3万平方米,增长0.1%;其中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717.1万平方米,下降9.5%。
此外,2013年本市计划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房16万套、竣工7万套、公开配租配售4万套。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先开工建设6.4万套,占全年16万套任务的40%;实现竣工4.7万套,占全年计划的67%。
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表示,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房地产市场“热度”降温。
统计
北京新房价连涨13个月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自去年6月份开始,北京新房价格已连涨13个月。从涨幅来看,今年2月份的涨幅为这一年来最高涨幅,不过自2月过后从3月份开始,虽然还是环比上涨,但涨幅在不断缩小,只有6月份呈现出略微的反弹。
二手房方面,除去年10月份环比涨停外,也出现了连续多月的上涨。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虽然北京是执行国五条政策最严格的城市,限购、20%个税,都执行得非常严格,但新建住宅和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均全国第一,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涨幅过快,目前仍存上涨惯性。并且,购房者预期未发生明显变化,看涨预期依然强烈。
此外,市场短期供需结构难以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依然持续,地块高价出让影响了开发商的定价预期。
现象
开发商激进拿地 北京地块单价创新高
从今年5月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频现高价土地出让。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至今,全国主要城市21块土地被媒体贴上了“地王”标签。
单看北京,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为664.24亿元,超过了2012年全年的土地收入。在京投、泰禾、懋源等非著名企业的冲击下,北京土地市场再创新高。
5月,来自福建的泰禾拿下通州台湖B-03地块,成交楼面地价达到每平方米1.9万元,超过了当地多数在售项目的售价,其激进程度令人咋舌。北京懋源在购得夏家胡同后,剔除保障房后的楼面价将约达4.2万元/平方米,超过万柳地块的4.1万元/平方米,刷新单价新高。
按照以往的经验,土地市场交易火爆是对后市房价走高的预期增强,尤其是2010年初,通州、望京多个高价地块的出现一度让这两个区域的房价驶上快车道,一些二手房业主几乎“一日一价”,从而催生了楼市调控的降临。
新盘隐性涨价 二手房价涨幅有所扩大
有购房人发现,近期新盘销售人员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市民周女士看好了通州新城运河边一套小户型,由于小户型总价低,想买的人多,为了能顺利选上房,有购房人主动“打点”销售人员,“像我这样踏实等着开盘的自然不受待见了”。
近期,该项目开盘,当天便宣告售罄,周女士未能如愿。
买房过程中,周女士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不少开发商在隐性涨价。“听着均价挺合适,仔细一问,不包括每平方米3000元精装修,可这精装修都属于强买强卖,实际上就是变相涨价。”
原来,受政府“限价”影响的项目在逐渐增加入市后,部分项目用“不包括精装修”等办法提高了销售价。即使除去隐性涨价,今年二季度新建住宅成交均价也比一季度有所上涨。
二手房方面,自京版“国五条”落地后,二季度整体市场处于调整中,成交量减少,价格涨幅明显放缓,但仍呈现出上涨态势。
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今年4月北京二手房均价为27820元/平方米,5月均价上涨90元,6月又上涨了340元,涨幅略有放大。
预测
静待房价下跌 明年4月或现“谷底”
带着购房者的担忧,本报梳理了上一轮楼市调控后房价指数的变化,希望从中发现房价在调控之下的变化规律,并尝试以此推算出未来走势。
2011年2月,“京十五条”落地,此后北京新房价格连续多月保持相对稳定,环比增幅在0.2%之内。在新政执行7个月后,新房价格开始走低,并持续了8个月,至2012年5月时跌至“最低”,较调控出台之初跌幅近1.4%。
二手房价格则不同,在调控新政出台后第二个月即出现下跌,至2012年2月,也就是一年后,二手房价跌至“谷底”,同比跌幅为3.6%。由此可见,二手房价受制明显,新房价格则相对坚挺。不过,调控带来的价格下挫需要一段时间。
反观京版“国五条”出台后的市场变化,无论新旧房价,均在上述变化规律中。若以此推算,明年4月前后或将再现房价“谷底”。
分析
货币政策趋紧 房价涨幅将被抑制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楼市调控已经常态化,房企本身的产品优势将决定市场表现,房价再出现高涨幅的可能性很小。
二手房方面,成交量决定了价格走势。在成交量不足万套的情况下,整体市场供需均衡,房价就处于停滞状态。按照2011年调控后的市场变化来看,如果连续3到4个月成交量低于万套,房价肯定会出现下调。
今年6月,受开发商高价拿地影响,北京房屋交易量有所“反弹”,而这一现象将在本月放缓。从整体来看,目前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将在下半年收紧,这将明显影响买卖双方心理。
“银行间市场缺钱,央行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暗示着中国货币政策已开始由数量调控转向对质量和结构的优化,货币政策已从宽松转向稳中趋紧。”张大伟表示,一旦资金收紧,房价涨幅“肯定会被抑制”,出现房价“谷底”也就有了可能。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由于本市信贷政策有所收紧,且公积金贷款难度依然很大,导致整体市场处于调整中。预计在近期钱紧的影响下房企的资金成本可能继续增加,之前延缓供应的项目可能选择集中入市,“下半年供应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短期内房价大涨的可能性非常小”。(记者陈斯 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