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由金斧子、正心谷创新资本、招商证券联合主办的金斧子第三届私募大会在深圳召开。邀请到IMF经济学家、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正心谷创新资本董事总经理赵永生、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深圳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高滨等多位知名行业大咖、业界精英,超600名机构代表齐聚现场,包括投资界、第一财经、中国证券报、界面、南方都市报、深圳财经等30多家主流媒体覆盖报道。
本届私募大会围绕“重构——资本市场投资新机遇”主题,深圳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高滨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用演绎推理的逻辑分析经济数据,分享了他对人民币资产的两大构成——股票及汇率(债券)的信心。高滨把中长期看人民币走势的三个角度归纳为人民币(RMB)的回报(Return)、货币(Money)与信仰(Belief),他指出,当前国债利率远高于日美,同时全球处于货币宽松阶段,未来几年看好人民币资产。
核心观点
—未来几年看好人民币资产:国债利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受益于全球的宽松货币与指数流入;静态估值的股票都相对便宜,名义GDP增速远超美欧日,同样会受益于指数流入。
—在全球排名前五的独角兽中,第一蚂蚁金服,第二头条,第三uber,第四滴滴,第五airbnb,中国名字市值占3/4。但二级市场上,创业板前五名市值排名不及纳斯达克前五名的1/30。作为完整金融产业链的最后一环,中国的二级市场远逊美国,是改革的核心关注点。
—长期视角下的大类资产配置,在全球央行均倾向于维持宽松的背景下面股票,特别是亚太区新兴市场的股票,会受益于货币超发与大国竞争博弈。
—长期超配商品更好,特别是铜,除受益于货币宽松的金融属性外,还会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与电动车潜在的爆发性需求增长。
—发达国家债券长期低配。
—我们处在一个新的世界,数据很多,但是不代表信息很多。当利益诱惑超越了真相回报,投资需要独立思考,需要演绎逻辑而不是数据的简单归纳与外推,更应防范被追逐点击率的“标题党”所误导。
以下为深圳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高滨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这个题目稍微有点长,叫《数据、噪音、信息、逻辑与信心》,之所以选择这么一个题目,是因为过去几年大家对资本市场的看法争议非常大,对中国经济的争议也非常大。我想从横向纵向来比较一下,可能对投资有一些补益。今天我主要就人民币资产的两个角度:一个是股票、一个汇率也可以说债券,谈谈我们对这两个资产的信心。
四十年前我国谈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初我们破除“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迷信。在今天这个位置我们到底应该破除什么?相信什么?来之前正好跟另外一个朋友在讨论投资的问题,今天有两篇文章很有意思,一个是美国教授写的反思哈耶克的文章,还有一篇是林毅夫教授探讨中国改革的路径,到底中国有什么地方走得对,什么地方走得不对。
在今天这个位置上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过去四十年的成功是全球化的成功,是市场经济的成功,那么是不是绝对的市场经济、市场原教旨经济就是唯一发展路径,现在有一定这个方面的反思。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独立思考、演绎推理,而非简单归纳。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在中国我们站在今天这个位置上,如果说中国股票市场跑得比美国股票市场要好,我相信在座绝大部分人不相信这个结论或看法。另外,我们说人民币没有什么危机的话,可能也有超过一半的人不同意,今天我主要围绕着这两点来探讨一下,最后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讲一讲我们对市场的一些看法,对二季度和中长期的看法。
先看信心议题,中国股市、人民币汇率这几年非常热,对信心打击很大。来看左边这张图,蓝色是标普500,当然这是美元计价,另外是上证,但起点不一样,深棕色是上证2005年的起点。如果在2005年你购买了A股,同时购买了美股,你会发现上证远远跑赢了美股;如果你错过了2005年,2008年11月购买了A股,中国四万亿推出,上证又迅速跑赢美股,后来又跑输了,后来又跑赢了,后来又输了;如果这一轮又错过了,2014年买了A股,A股又跑赢了美股。
这张图其实显示一件事情,A股在大家极度悲观的时候,在估值比较便宜的时候,在央行愿意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它从来不会亏待你,你长期持有会跑赢,短期还可能迅速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回报。这就是A股一个简单的数据,大家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如果有人说我每次都追到顶,那我同情你。
另外一个是汇率,人民币最强的时间点是2013年12月底,在岸人员兑人民币是接近6.0,离岸约6.09,如果把那个点的美元人民币归一,同时美元指数也归一。我们发现其实人民币贬值幅度远远弱于其他货币。红色是美元指数,蓝色是美元兑人民币,从2013年底到现在,美元兑人民币升值了10%多一点,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了20%多,这里面还高估了美元兑人民币的,因为人民币利率回报没有计算进去。如果我们把人民币利率考虑进去,2013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升值只有很小的幅度。
如果从汇改的时间点来看,人民币贬值幅度要多一些,但这恰恰反映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择时能力,在2015年美元兑其他货币已经升值20%的情况下,硬顶着不让人民币贬值,存在风险。如果我们回顾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就是在1997年之前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升值了25%,而泰铢也升值25%才顶不住的。虽然至今我依然认为人民银行有这个能力管住人民币汇率的水平,但不代表它有这个意愿或者需要来维持美元人民币的稳定。
这两张图的意思就是,虽然每个人都看到了同样的数据,但是我们心里想到的事实、情况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心里想的是中国股市是很烂的,一直跑不过美股。这个结论取决于时间点的选择,而不是A股一直很烂,如果我们90年代看它更是如此。这就是说数据本身是否给你带来信心,你的解读本身很重要,而你的解读取决于你的参照系。人民币也是一样,你是跟美元绝对来比,还是跟一揽子货币来比。
这里再放一个小问题,川普在美国支持率多高?美国的民意调查多准?答案是:川普自上任两个月后其在美国的支持率从来没有超过42%、43%,美国民意调查也是非常准的。美国民意调查预测和最终的结果有多接近可以参照去年的国会选举。过去一年因为中美争斗上面,很多人认为川普的支持率一定很高,其实这个结论是不对的。
沿着这个角度,我想谈谈凯丰的投研体系。如果说凯丰有点成绩的话,我们并非只是商品上有些优势,在大的逻辑框架上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凯丰的投资理念是“极精微,致广大”,这个理念跟传统的知识体系很符合,从数据原始素材做一些价值提炼得到信息,希望从信息上面衍生出一些逻辑,让这个逻辑帮我们做一些前瞻判断,我们做投资,如果不做前瞻判断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如果把传统的DIKW知识结构体系推广到投资,我们发现底层数据是非常非常大的,有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技术面、产业链、供应链等等,这些都是数据,从这里提炼出周期、动能等等。在这之上,我们希望找到逻辑关系在里面,这个逻辑关系有两大类,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有这种逻辑关系之后,很不幸地我们发现智慧的空间就那么一点,最后拍板到底是买还是卖,你跟我讲一大堆,分析师每天见,我们自己每天也开晨会、周会、月会,最后说这到底还是买与卖的决策,就这么一点。这是我们极精微致广大的过程。
继续往下思考,只有这一过程依然不够,智慧应该不仅仅是买和卖,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体现,智慧在最高层面上要指引下面的基础数据收集、分析,还有基本的判断。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大数据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面临信息的过度轰炸,每天收到1000条微信、300个推送、100篇研究报告,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处理所有数据。智慧层面代表的是我看一眼标题,能不能让我迅速判断出来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我读,值我5秒时间还是30秒时间,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相辅相成的一个简单案例。
现在用这个框架来分析一下2018年发生了什么。回过头,2018年的股市走的很惨,发生了什么?一般认为股市暴跌的逻辑是贸易战与去杠杆,但如果我们认真寻找,会发现2018年年初的躁动逻辑本身就存在缺陷,这个躁动发生在一个紧货币背景下,对资金从房地产向股市转移的存量博弈过度乐观。在三个月银行NCD的利率5%的背景下面,在政府明确告诉你要去杠杆的背景下面,股市躁动的解读是说资金存量博弈从房地产到股市。当然,年初的乐观并不是股市暴跌的理由,跌是由另外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外部的过度恐惧,一个内部的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