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几年的“草莽混战”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终于在国家严格监管下逐渐沉淀。随着政策落地,不少平台或面临整改或直接被挡在了门槛之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平台满足监管要求,大多数平台将面临转型压力,或转型或淘汰,行业阵痛在所难免。
互金企业紧随大势,“苦炼内功”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拥有深厚内力的人往往更容易修炼上乘功夫,同样对于市场竞争激烈的互金平台也是如此。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一大补充,其自身蕴含着非常复杂多变的风险,而这对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20日,发现存在异常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有4064家。
毋庸置疑,互金平台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长远发展,除了要拼“面子”上的东西,更重要的还是平台骨子里要有实力。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沉得住气,脚踏实地的“苦练内功”。
培养人才,提高平台软实力
俗话说,英雄造时势,尤其是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人才储备是互金平台“内功”的基础。如今,不少成熟的互金平台不仅在金融人才挖掘上发力,还不断完善平台内部培训机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在这些平台中,以“深耕于民、植根于信”为核心理念的民信公司为例,在人才挖掘和培养上都极为重视。公司创始人具有近10年的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的经营和投资经验,其他高管大多为长期从事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专业资深人士,对金融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公司还有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多次组织各种金融交流活动,并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开展包括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的一系列的战略性合作,为提高公司人才实力下足功夫。
合规经营,平台资质硬本领
如果说人才是平台的软实力,那么以运营资质为主的平台硬实力也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国家监管的加强,资质门槛也一再提高。其中银行资金存管、ICP认证等,成为平台是否合规的新的“硬”性标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数千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中只有50余家平台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约200余家平台拥有有效的ICP经营性许可证,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大部分平台都处于“不合规经营”的状态。
为此,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为完成“硬”性标准而努力,而民信公司已于今年7月与江西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9月份正式获得北京通讯局颁发的ICP经营许可证证书。据悉,民信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金融服务与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已经为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50多万客户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大势,民信公司表示,国家监管加强有利于整个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互金平台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还要苦练内功,骨子里有实力的时候才能更好得应对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