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公共知识分子们仍在焦虑:这就是美丽中国吗?一些大龄女青年在冬日的咖啡馆里想象着当年公司年会上大跳江南style的快乐;从她们的父辈就开始畅想的“小康社会”梦,前两年已经实现。如果被平均一下,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1.2万美元左右。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在这一年的年底将2021年的gdp增速定在了6%,在告别了保八的黄金十年和七上八下的温和十年之后,中国即将迎来后城镇化的时代。
欢迎来到2020年的中国。
早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吉林小伙子张卫宁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5000多块钱的工资已能让他很惬意。2012年,这个小伙刚上大一,提起2020年的小康中国,想到的是他“有钱了”。中国的gdp仍由那些富人创造,但他的生活环境明显变好。
在钢铁服务业领域坚持了近30年,薛长江依旧经营着他的舜业钢铁集团,比起10年前舜业已经改变了很多,不再是只卖钢材(3916,18.00,0.46%)的贸易商,而是一家钢铁产品服务商。
过去七八年间,中国不断调低的gdp目标和投资增速,不可避免地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冲击,几千家依靠赌行情、跑工地维系的贸易企业消失了,还有一些赚够了钱的钢铁富翁带着上亿的财富离开了这个行业。钢铁行业的洗牌即将完成,早年饱受嘲笑和诟病的国有钢铁企业,开始收获迟来的回报。传统建筑领域使用的螺纹钢和线材(3901,-7.00,-0.18%)过时了,板带材产品伴随着建筑业模块化建设的兴起开始成为潮流。
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在2011年5月初次试水的沈阳万科春和示范项目,成为了模块化建筑的标志,钢厂和贸易商需要能够提供这种当时被人比喻为“积木”的钢铁混凝土建筑模块钢材。轻量化高强度的工业需求,令那些早前尚不思变革的钢铁企业痛不欲生,同时也让政府喊了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的口号变成了颇具讽刺意味的印记。
2012年年底,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还不能预测这样的场景。虽然他预感到,钢结构是行业需要思考的下一个趋势,但在当时他对政府能否有效地将钢铁工业引导到这个方向上,尚没有足够的信心。
在很多人眼中,政府的引导成为中国能否构造温和增长奔小康目标的关键。自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中国的两个五年规划,先是将gdp增长的目标定为年均增长7%,紧跟着再次调低至6%。虽然指标如此,但全球第一大经济大国的增长惯性依然将实际增速保持在7%以上。
拉动gdp增长的三个引擎切换了,2016~2020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速达7%,相比此前五年投资的贡献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微博]和国务院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2021到202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为5.9%,其中投资贡献率为36%,消费则上升到了63%,与10年前相比,投资在gdp中比例的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在2012年最初,人们普遍在担心这样的设想能否实现。人们在担心,中国gdp目标的逐步下调,怎么才能够保证小康社会的实现?更大的难题是,怎样才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同时既主动放缓经济增速,又解决普通居民所面临的就业、收入、医疗养老等问题?此前,中国依靠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的投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gdp神话。
渣打银行[微博]中国研究主管王志浩说,判断说中国经济模式真正的转变从80后年轻人身上开始。到2015年之后,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这个国家将越来越缺少廉价的劳动力。他说,“当中国的有效劳动越来越少,而工资增长越来越高的时候,中国的拐点就要到来了。那时,中国的gdp会增长,中国人的工资收入会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会自动地转移到消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