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
随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特色小镇在全国各地的建设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但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避免被“遗弃”千里之外,仍是值得思考和关注的话题。对此,海绵控股董事长李国栋提出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过程中,最核心的要义就是“金融+产业”。
2017年在资本、产业、运营三者有机实践的过程中,李国栋董事长成功操盘了山东济宁、云南临沧、云南施甸、浙江嵊州、湖南常德等一系列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项目,在如何运用“金融+产业”双核驱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以金融创新引领特色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属于城经济,特色产业属于市经济,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把特色小镇城经济的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需要一个要素的集聚,需要一个创新的整合。金融创新在特色产业和特色小镇结合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纽带的角色,金融创新和要素聚集破题,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牵引特色小镇。
创新纽带
通过结构化金融手段推动特色产业集聚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如何把产品打造成产业、把产业打造成平台、把平台打造成园区、把园区打造成区域的结构化金融体系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运营体系
金融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体系
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一个体系,顶层设计、产业导入、结构性金融是必不可少的三个板块。顶层设计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过程。产业导入并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在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打造适合属于未来长期发展、与未来相融合的一种产业。结构性金融是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进行资本证券化处理。
李国栋董事长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特色小镇不是旅游,更不是地产,而是真正的产业市镇4.0的发展模式。比如,海绵控股打造的微藻小镇实际上是由微藻的产品到微藻科技的产业园,再到微藻科技小镇这样一个模式。
在实际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圈地之后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取得成立公司的资金、有了资金以后如何让项目真正落地等这些问题,特色小镇的投融资PPP模式流程可以让大家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谈的特色小镇PPP模式并不是基于过去的BT模式,是完全以项目价值为核心的特色小镇设计流程,因此如何选择优质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的特色小镇项目很容易被特色小镇上市公司定为IPO项目,同时也很有可能被特色小镇公司的新三板项目锁定,很容易引入资源,实现落地。
在特色小镇的整体投资流程中,从城投公司的城市投资到旅游投资平台的搭建,到运用多种投资方式通过PPP的专项资金,再到基金模式这些是相辅相成的。海绵控股目前一直采用“PPP+”的运营模式,和具有经验的私募基金发行商在整体的资产并购、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海控“PPP+”创新产融结合模式
以往的PPP模式就是针对基础设施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做PPP项目,海绵控股所做的PPP项目并不仅仅局限此,海控在和政府谈PPP项目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当中,运用的是”PPP+投资基金”的模式,帮助政府做产业的协同,植根于地方的特色做产业,导入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在操盘PPP基础设施项目、打造投资基金、做产业协同、产业导入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园区、特色街区、休闲农业综合体,最终形成了完整的"PPP+投资基金+产业升级+特色片区“的产融结合新模式。
海绵控股在打造"PPP+投资基金+产业升级+特色片区“的产融结合新模式的过程中,为地方政府提供了PPP项目的全面解决方案,实现了政府资产盘活、解困以及产业升级的目标,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好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海绵控股“金融+产业”项目实操案例
“中国(济宁)进口保税商品博览交易中心”
2017年,海绵控股重点落地推广“PPP+论坛+交易中心+投资基金+产业导入+特色片区”新模式,享受“境内关外的特殊经济区域及自贸区”优惠政策。海控主要业务领域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进出口及国内各地分中心的建设,同时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百城论坛及全球进口保税商品博览会。
海绵控股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经多次协商、考察、论证,结合任城区的地域优势、产业优势、交通优势等多方面的优势,按照“高效、稳健、诚信”的原则,双方同意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内开展合作:建设跨境进口保税商品博览交易分中心。海绵控股利用资源优势, 将位于天津自贸区国家特殊经济区域内的境内关外保税区平移至任城区辖区,投资建设保税商品博览交易分中心,山东济宁《进口保税商品博览交易中心》项目总额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