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洪旭朝 通讯员/黄秋波 浙江报道
每月两次的村党员集中学习日活动,党员们已经坚持了19年;每周二、周五和每周三上午村两委集中办公制度,他们坚持了19年。这个村就是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八何洋村。带领八何洋村建立这个党员学习制度的人是村党支部书记宓梦君,他连任6届村党支部书记也已经19年。这是一个奇迹。
坚定党的信念,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市里、县里开会有会议纪要,但是把党员学习活动作为“法定日”,每次活动都有记录的不多,更可贵的是,从“法定日”设定的那天起,一直坚持到今天。信仰是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坚定党的信仰,把党的信仰融入灵魂,注入血脉,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八何洋村党支部以及全体党员坚定党的信念说到做到。
曾经有村民对党员学习日和村两委办公制度,持有怀疑态度,经过“查账”,结果村委都有记录。
党政机关党员很多都受过高等教育,农村党员与之相比,在文化素质方面相对要低一些,组织纪律性也不是很强,但八何洋村党员和村党支部的一言一行却为党的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剡湖街道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全面推进基层治理大提升行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有效落实。八何洋村全体党员通过学习日活动,使广大党员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党性,也增进了感情。全体党员实行“共产党员户”挂牌亮相做表率,全村84名党员户向全社会亮明身份、公开承诺。这一举措,赢得了村民们的拥护。
村两委集中办公制度的形成,对集中处理村民反映的一些事务性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们的原则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村党支部书记宓梦君作为一村之主,除了积极带头做好党员的模范作用之外,对全村党员也格外关心。特别对一些年龄大的党员经常嘘寒问暖。
记者在村委办公室看到,村委专门建立的图书室里,摆满了各级党报党刊。宓书记告诉记者,每逢党员学习活动日,除了传达党的有关政策外,党报党刊等图书深受党员们的喜爱。由于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一些机关订阅的党报党刊很少有人翻阅,而在八何洋村村委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有几本《求是》杂志已经的被翻阅得纸张翘了角。
约法三章,村两委率先垂范
一个村能不能管理好,关键在于村干部队伍是否能把村民们的冷暖装在心里,困难面前是否能够身先士卒。
村两委始终在强调,党员要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战斗力,村两委领导班子要有凝聚力。
村两委规定,两委成员请客吃饭都要自掏腰包,未经严格审核的票据不得到村里报销。
绍兴市领导到八何洋村视察时,对村两委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肯定了村两委的党建工作的同时,并表扬村两委村企关系、干群关系处理得很好。
凡是村民的红白喜事,村干部都要到场。倡导大家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八何洋村家家户户都可以通过电视,查看村务“三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明细表。也是嵊州市的唯一的一个村。记者在“党务公开”栏看到这样的条目,村干部任职资格“五不能六不宜”;村和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党员九严禁十不准。财务公开表上,村里各种收入支出,一清二楚。有村民称,村民最关注的两项是接待费和其他管理费的支出。对这两项,村民若有质疑,可以随时查账。
村里的资金积累全部用于村里的建设和村民补助。每年的粮补由村集体发放,每年每户发年货260元,中秋节发月饼和水果。村民每人的合作医疗费也是由村集体统一交纳。
“村里能解决的问题,百分之百能解决,村里解决不了的协助上级政府予以解决。”宓书记认为,干群关系搞好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自1999年以来,八何洋村没有村民上访问题。
城市边上的新农村,文化氛围浓厚
八何洋村由原八里洋村、何家村、外漩村合并而成,地处104国道两侧,距市中心仅4公里,是典型的城郊型农村。全村共有村民521户,人口1352人。从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看,根本看不出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街道干净整洁,绿树葱茏,整齐划一的别墅式村民住宅,透射着生活的美满和富足。
为使八何洋村建成花园式村庄,在全市劣五类水剿灭战中,每一位党员干部签订了承诺书。带头开展剿灭劣V类水志愿服务,发动全村干部群众参与劣V类水战役行动,不折不扣实现零排污。
村委办公楼是一个四层楼建筑,在这个名叫八何洋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机关”里,各项功能齐全,很像一个微型行政中心。三楼是一个大会议室,一张彩色“八何洋村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流程图”,用箭头对流程作了详细描述。
中心以“一门式”大厅服务为主,以7543模式为辅,即下设7个服务小组,分别是党建工作服务组、生产经营服务组、公共事业服务组、综合治理服务组、社会保障服务组、计生卫生服务组和文化体育服务组;5个阵地,分别是党员活动室、党校、村民学校、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4个站点,分别是综合调节室、帮困救助站、计生指导站、社区医疗站;3支队伍,分别是农技服务队、义务巡防队、专志愿者服务队。各小组、中心所属阵地、站点和服务队伍负责人全部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其中志愿者队伍则由村两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在党员、群众中招募。村社区服务中心制定了农村社区工作管理制度,明确了服务内容,并将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流程上墙,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
值得称道的是,八何洋村还有自己的村歌,歌名是《家乡的热土》。村里大人小孩都能唱几句。
村里投资3万多元创建了一条长18米的科普画廊,加强对村民科普知识、政策、形势、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灌输。
办公楼有一个大房间名叫“道德讲堂”,可以容纳上百人,讲堂内容分三部分:传诵经典古训;评议乡风民事;讲颂新风好人。讲堂的内容,每月一题。一年12个月,各不相同。其中经典传诵占了3个月份,道德楷模事迹巡讲分别为3月和8月。
市政府已经把八何洋村列为精品村名单。今年3月开始,市委市政府推出一项重大决策:共建洁美家园,消灭农村旱厕。目的是为了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切实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使这个“三合一”的村庄,拥有了近20项荣誉奖牌。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新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嵊州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相信未来,村两委办公楼里将会出现更多的奖牌。
八何洋村只是嵊州市农村的一个缩影,未来在嵊州市还会涌现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