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鸡十三说
上分答,听他亲口说
我听说王思葱说
上分答,听他亲口说
我听说萝振宇说
上分答,听他亲口说
不知道你看到上面这组广告什么感觉?
我想它大概是想要告诉我们不要道听途说别人嘴里的“王思葱”、“萝振宇”说了什么,而是要找到真正的王思聪、罗振宇,听他亲口说,才值得信吧。
这组广告简单直接,来自上线20天,就成功刷爆朋友圈引发各大媒体高度关注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
广告中呈现的物种与答主本人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看有一种反讽的意味,就像它叫「分答」,和那个有名的饮料「芬达」没什么关系一样容易让人产生幻觉。
广告还有组漫画版的——
我听闺蜜说
我听同事说
我听我妈说
我听七大姑说
我听八大姨说
我听隔壁老王说
上分答听他亲口说
我听有关部门说
我听西城大妈说
我听朝阳群众说
我听肚娘说
我听大师说
我听骨狗说
上分答听他亲口说
我听冯仑说
我听李银河说
我听章子怡说
我听罗振宇说
我听马薇薇说
我听姬十三说上
分答听他亲口说
和那组户外广告一样,它们都把看到广告的人指向一个终极目的——不要轻信别人嘴里流传的二手信息,而是上「分答」,听当事人亲口说。
不知道你的朋友圈是怎样的,我的朋友圈这段时间是被「分答」给刷屏了。
一会看到说是王思聪入驻,一会又看到章子怡也要来了,这两天看到papi酱也入驻了。
我注意了下,在朋友圈「分答」被分享出来的时候,文案句式通常是这样的——某某某,(投黑马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擅长啥啥啥,在分答等你来问,凭才华已赚多少钱。
这个分享语因为有了那句“凭才华已赚多少钱”而带有了强烈的刺激性,有点像是抛给这个看脸的世界一句檄文,刺激那些有分享欲望的知识达人们来靠才华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在那个叫陈暖暖的朋友圈分享刺激下,我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开通了「分答」,并把每个问题的费用设置在2.22元。
在开通后的24小时内我收到了23个问题,回答了其中10个。
这些问题主要是两个层面,一类是偏个人专业方向的,比如问「广告文案」是怎样做成一个有人格的账号的。
还有一类是偏个人隐私层面的,比如这类问我“二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体验下来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分答」特别适合那些有分享欲同时表达能力也非常具有逻辑性的人。
因为这是一款以付费为前提的产品,如果答题者想要通过它建立自己的粉丝群,首先要做到在60秒以内把每一个问题有条有理地表达清楚,其次再是展现个人魅力的部分。
当然,如果你自带一个粉丝群,入驻「分答」互动反馈会来得更快。
而对于这款产品能够爆红刷屏,从传播层面看,我马后炮梳理了下——
1
符合一个趋势
知识分享经济的来临
记得2013年的时候,网络文化观察家、美国《连线》(Wired)杂志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来中国做了个“未来十年互联网趋势”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他提到一个观点:分享的解放将推动媒体革命,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正在发生一种有意思的转变,是从“拥有”到“获取”的转变,以前我们的社会是以拥有为主导,现在变成以获取为主导。
而这个观点,可以为当下正在到来的知识分享经济提供一个注解。
尽管“媒体革命”、“知识分享经济”……这些术语类的词汇看上去非常大, 但通过互联网工具靠知识变现,正在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开通的打赏功能,包括「分答」这款付费的语音产品,都在为那些“知识拥有者们”开山铺路。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分享出来的知识是稀缺的,有分享价值的。
2
建立一个机制
每个参与者都有所得
每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背后都有一套用户参与机制,有时候好的机制设定能为运营人员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答」表面上看只是一层“问”与“答”的单向关系,而它在“回答者”和“提问者”设定了一个“偷听者”付费收听的角色后,就让原本的单向关系变成了一个隐形的三角关系。
“偷听者”如果对别人的问题答案感兴趣,选择“偷听”需要付费1元,从而让提问者和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
也就是说,在加入了“偷听者”这个角色后,这个机制里的每个人都有所得了。
偷听的人越多,尤其是那些提出问题的人来说,会间接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
而从长远来看,我觉得一个问答类的产品能不能持续保证用户的活跃度,不是入驻在上面的专家、教授、大咖、网红多不多,而是取决于提出好问题的用户多不多。
3
激活一个群体
知识网红靠能力变现
当前期王思聪、佟大为、章子怡、马薇薇、罗振宇等一系列人物受邀先后入驻「分答」的时候,除了颜值担当,他们在朋友圈的中担当的则更多的是“联系员”、“内行”、“推销员”这样的角色。
换句话说,如果套用理论的话,「分答」在引爆朋友圈的时候,符合《纽约客》杂志专职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在《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一书中提到的个别人物法则。
找到关键的人,然后产品通过他们,开始像病毒一样的扩散。
而当用户达到一定量级后,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知识达人们,就有了靠能力变现的群众基础。比如编剧史航,目前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和优质的答案已经获得8万多的收入。
另外,虽然「分答」这种做法很像新浪博客在早起攫取用户时采用邀请明星入驻的方式如出一辙。
但稍微不同的是,「分答」的语音答题方式,会让普通用户感觉离心目中想要求教的人/明星更近一步。
4
做好一个细节
引导文案挠到心窝上
除了前面提到的朋友圈分享引导文案,「分答」在问答的参与反馈环节的通知文案也挺有意思。
比如当有人对你提问后,通知文案是“xxx很仰慕你,并向你扔了一个问题”,对回答者来说,第一次看到这个通知的时候,会不会油然而生一种得满足感?
当你付了费用提了一个问题,而对方没有回答的时候,退款通知文案是“xxx躲过了你的问题,并把钱稳稳地还给了你。”
也就是说,当你提问得不到回答的时候,至少你的钱并没有打水漂。
而更让回答者看了会新生喜感的是结算通知,尤其是那句“每夜领取,躺着获得‘睡后’收入”。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过于放大这些细节。
但细想一下,一款能够制造流行感的产品,这些细节文案可能不是成功的主导因素,但没有这些细节文案的趣味化引导,这款产品可能会失去一部分人情味。
除了产品团队,我们这些用户未来谁都不知道「分答」可能会走向何方。
是一个交友社区?还是一个知识输出阵地?又或是明星、网红、大咖们的宣发平台?
不管怎样,随着分享者贡献的答案越来越多,「分答」一定会面临用户私有信息保护甚至于知识产权层面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要走的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