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上,乐视车联的展台,一群人围在那台可以刷脸启动的阿斯顿马丁Rapide S旁边。周曦看到现场照片吓了一跳:哇,好多人。
“做人脸识别或图像识别这类计算机视觉技术只是第一步,它们是人工智能的‘眼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人工智能大脑,”周曦在提及新算法研发的进展时,显得很开心。
正是因为“用实力让技术落地”的情怀和信念,这位云从科技创始人兼总裁将人脸识别技术迅速商业化,并让云从科技成为人脸识别国家标准起草与制定单位中的唯一一家该行业企业。
求学美国 获六次世界冠军
和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里的大多数年轻一代创业者都是工作后才接触到计算机视觉不同,周曦在被习大大三次视察,称为”中国最好的大学”的中科大学习,学习的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模式识别方向,江湖上有句传言:“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正是这种不要命的学风,让周曦像一块海绵一样飞快的吸收知识。这位从小被称为“神童”的青年,在学校将当年风头正火的星际争霸AI剖析研究,研究出逻辑更强,更智能的AI,可以针对玩家策略灵活应变,学校鲜有能击败这些AI的游戏高手。
凭借着大学期间积累的研究经验,周曦获得了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在经过了近一年的实习后,他认识到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行业发展的匮乏。周曦很快就决定出国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最新的人工智能知识。
在微软的优秀实习表现,让研究组的领导十分赏识,觉得这孩子潜力颇深。他主动帮助周曦联系上了“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 教授,希望周曦能成为他的学生。Thomas Huang教授给周曦发了一封邮件,里面列举了几个在学术界较为前沿的几个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则不能通过这个考核。周曦回答了所有问题并得到了Thomas Huang教授的认可,2006年,周曦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跟随Thomas huang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到美国的第二年,周曦就开始在国际智能识别大赛上崭露头角,截至到2011年,他一共获得了6次世界智能识别大赛冠军:
2007年:CLEAR世界音频事件检测大赛 冠军;
2008年:ASTAR世界多媒体搜索大赛 冠军;
2009年:PASCAL VOC世界图像物体识别挑战赛 冠军;
2009年:PASCAL VOC国际人体动作识别挑战赛 冠军;
2010年: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 冠军;
2011年:FERA国际表情识别分析挑战赛精确人群组 冠军;
极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天赋让周曦受到了NEC,微软研究院,IBM沃顿研究院的关注,周曦分别与他们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博士毕业以后,周曦成为一名博士后,定居美国,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
启航中科院 进入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当时正在与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政府一同筹建重庆分院,规划中急需一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学术影响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周曦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三次专程前往美国,希望Thomas S. Huang能够帮助自己说服周曦回国。
彼时周曦与老婆已经在美国结婚定居,并且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生活安稳幸福,在NEC的计算机视觉研究工作前景也很好。但袁家虎院长的诚意,让周曦深受感动,Thomas Huang也希望周曦能够回国,帮助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研究。
2011年,周曦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的身份被引进回国,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成立智能多媒体中心,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研究,担任中国科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博导。刚成立的多媒体中心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刚回国的周曦焦急得夜不能寐。为了充实研发力量,周曦想到了当年一起在中科大学习的兄弟们,想到了当年在寝室夜夜卧谈的梦想。于是,他向远在北京与浙江的李继伟与温浩求助,希望他们来帮助自己,一同完成当年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李继伟和温浩收到周曦的求助后,立马向微软和浙工大提交辞呈,带着自己行李奔赴重庆。周曦负责技术管理,李继伟负责基础算法研究,温浩负责项目管理。中心在三人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分别先后开发出了国内首个刷脸支付原型系统、智能换发、智能换衣、智能摄像机、车辆属性识别、人脸属性分析、大规模人群分析、客流统计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系统。并在中科院内部人脸识别团队测试中获胜,成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的唯一人脸识别团队,负责新疆地区的安防布控。
2014年,周曦发现仅凭中心的几十号研发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并且在运营管理,业务方面也存在巨大的缺口,中心要继续发展,形成市场——研究——市场的良性循环,只能面向市场。在国家“大众创业”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下,技术的发展也突破了商业应用的瓶颈。周曦很快就决定成立人工智能公司。
成立云从科技 强化自主核心技术
2015年4月15日,云从科技成立暨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举行。随后云从科技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研发人员从40余名上升到200余名,业务网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为了强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公司相继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两大联合实验室,布局了上海、成都、重庆三大研发中心。
“这一年来我们发展很快,各界都十分支持”周曦表示。“我希望公司壮大后,辞去总裁的身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在国际上保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