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我知道,全国工商联的一位主要领导,不久前在听取重庆市工商联负责同志关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汇报后曾赞赏有加;也知道,自从今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重庆市工商联上上下下的工作绷紧了弦,不仅扎扎实实完成各项规定动作,还结合重庆实际有许多独到的创新。从一名基层记者的角度观察,我不仅看到了重庆市工商联工作的新变化,更看到了整个重庆市“两个健康”的新变化、新发展。
活动:有声有色
与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金科股份(10.84, -0.25, -2.25%)集团董事会主席、渝商投资集团董事长黄红云聊天,明显地感受到他对自己的企业以及整个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未来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听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有关“中国梦”的演讲,情真意切,不时被听众热烈的掌声打断,感觉到他对共产党坚定的信仰正在感染着更多的新渝商……
翻开一本40多页的“工作纪事”,足足有2万多字,上面记载了从今年1月至今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们座谈,还没有开始提问,他们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厚厚几本活动资料,包括领导讲话、文件汇编、简报汇编、图片资料集锦、心得体会、媒体宣传报道等等,一应俱全,总共有上千页、50余万字,其中收集《中华工商时报》报道重庆的文章就有80多篇,《重庆日报》的报道有40篇,这样高密度报道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情况,在中央媒体及当地党报上都是少有的。
重庆理想信念教育得到扎实开展,并且有声有色,有赖于重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源自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积极自觉参与,更得益于统战及工商联系统的创新作为。
活动之初,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就专门听取活动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活动导航定向;期间,孙政才书记还走访重庆市工商联,会见了参加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勉励大家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范照兵主持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刘光磊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提出工作要求;市工商联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各区县党委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活动开展。其中璧山县委书记亲自宣传发动,武隆县政协主席受县委书记委托作动员讲话,3个区县常委会专题研究,多个区县“两办”联合发文部署工作、推进活动,17个区县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人大、政协副职或常委、统战部长担任,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各区县工商联、直属商会精心组织、主动作为。
在全市工商联系统充分培训的前提下,重庆市工商联党组注意发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主体作用,通过他们带头宣讲、示范带动,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增强活动吸引力、提高参与率、扩大覆盖面。
市工商联挑选了10名企业家组成报告团,先后赴36个区县作38场专题报告,813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出席报告会。
报告团团长、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金科股份董事会主席、渝商投资集团董事长黄红云,率先走进渝北区报告宣讲;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到市内外报告宣讲11场次;报告团其他成员包括锦天地产(集团)董事长卢志红、阿兴记产业(集团)董事长刘英、长龙实业(集团)董事长刘群、蓝洋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定核、重庆市湖北商会会长胡崇理、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勇、重庆德源水电开发(集团)董事长曹春林、重庆东方鑫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大兴等民营企业家,纷纷走进基层,开展宣讲活动。
此外,市工商联还特别邀请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民生能源集团董事长薛方全分别在市工商联常委会、石柱县作了《实业报国-我的中国梦》、《坚持三个自信,做强经济实体》专题宣讲。
各区县工商联及商会也相继成立报告宣讲团、宣传队,组织本地企业家宣讲112场次、专家讲座89场次,受众超过2.5万人。
他们还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先后召开工商界政协委员共话“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促发展座谈会、渝粤两地青年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交流会,开展企业家赴西柏坡“重走革命路”等活动,引导广大企业家进一步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同时培养新生力量,结合年轻企业家、创二代的特点和实际,吸收优秀人才进入各级工商联(商会)班子;吸纳70后企业家进入报告团,指导他们开展宣讲,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创业热情。
重庆市工商联工作历来以创新为抓手,这次的活动也不例外。他们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注重服务实效上下工夫,创新服务平台,深化服务活动,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是继续深化工作阵地下沉、工作作风下沉、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下沉的“三下沉”活动,组织机关干部5000余人次深入区县、商会、企业调研服务,帮助解决上百个疑难问题;二是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开展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35个职能部门首批挑选40名年轻干部深入民企挂职锻炼,宣传政策、解决困难、促进发展,为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深受欢迎,反响良好;三是大力推广民企评绩效活动,31个区县组织2261个企业、评价1149个政府职能部门,促进转作风、优服务、提绩效;四是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组织企业与发改委、经信委、税务、质监、公安等部门召开座谈会,让企业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会商解决补助资金整治、扩大民间投资、降低税费负担、加强人身财产保护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
市工商联还坚持把督促检查作为推进活动开展、提高活动实效、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他们着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督查,由专(兼)职会领导带队,组建12个工作组,拉网式督促检查区县活动开展情况,找准问题、挖掘典型,总结好经验、推广好做法,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同时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先后召开全市活动工作推进会、行业及异地商会会长会、渝东南片区活动经验交流会,通报活动进度,交流经验做法,推动工作开展。
成果:呈现“四新”变化
检验活动开展成功与否,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成果。
其实,眼下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为时尚早。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平,是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在记者的追问之下,他坦诚:“如果非要谈成果,只能说取得初步成果。主要表现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不妨用一组经济数字来印证:截至2013年8月,重庆全市内资市场主体总量已达到150.32万户,比去年末增长10.2%;民营企业330481户,注册资本(金)6136.26亿元,分别比去年末增加13.09%、14.51%。上半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3.64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6.6%;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54亿元,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1%,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今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有望达到6600亿元。
作为全市活动的总协调人,蒋平总结活动开展以来出现的“四新”变化,分别是企业家综合素质有“新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有“新气象”、企业家社会责任有“新体现”、工商联自身建设有“新加强”。
一是企业家综合素质有“新提升”
重庆广大民营企业家普遍认为活动开展及时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模糊认识,消除了思想顾虑。
一方面,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了解历史,熟知世情、国情、党情,感恩之心油然而生,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报告团成员、重庆市德源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春林说:“报告宣讲是工商联交办的工作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职责,我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党的关怀和组织的培养,做好报告宣讲是我忠于组织、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勇感慨:“我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党的领导,得益于党的政策,要致富思源铭党恩,富而思进求发展。”
另一方面,重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认清了国际国内新形势,掌握了助推发展的系列政策,提升了应对复杂局面、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拓展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强化了交流,提高了发展能力,增强了发展信心。
印尼归侨——澳门万国控股集团主席、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刘雅煌通过参与活动,增强了发展信心,协助重庆与广东签订6万名劳务用工合同,带领澳门文化创意企业参加“第五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
二是民营经济发展有“新气象”。
集群发展渐成气候。重庆鼓励支持会员抱团合作,探索以项目共建、企业组团等方式,成立投资集团、小贷公司、联建专业园区等,实现集群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了渝商集团、涪商集团、足商集团、南商集团等抱团平台12个、股东近600人、注册资本达100多亿元,新建投融资机构67个,年内拟抱团的商(协)会、区县8个。
“民企区县行”如火如荼。市工商联先后组织10余个商会、80余家民营企业,深入南川、石柱等9个区县考察投资、开发项目,合力支持民企及区县发展。
工商资本下乡找到突破口。市工商联与市农委开展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活动,60余家企业分赴11个区县对接考察。组织企业参加投资对接会,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达63亿元,惠及25个区县。
三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有“新体现”。
芦山地震后,金科、龙湖、隆鑫、宗申、力帆、华宇、餐饮商会、重庆MBA企业家联谊会等企业和商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捐助7934.8万元,为灾区送去温暖和关爱。6月30日,重庆潼南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江苏商会动员企业筹集善款30万元捐赠灾区;民福建设公司董事长杨中富在此次洪灾中损失上千万,仍带头捐赠;崇龛商会会长、重庆中华鳖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兴全在此次洪灾中损失惨重,却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千禧酒楼”作为临时安置点,免费为800多名受灾群众提供吃住;外滩国际城、康瑞建司等企业和渝都潼南商会、四川潼南商会、昆明潼南商会、厦门潼南商会等商会组织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297万元。活动期间,38个区县各项公益慈善活动累计捐赠11357万元,惠及78781人。
四是工商联自身建设有“新加强”。
重庆各区县(自治县)工商联以活动开展为契机,力争有所作为,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促进了工商联自身建设。全市38个区县工商联全部设有党组,党组书记均由统战部副部长兼任;有17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区县工商联主席;4名工商联主席担任区县人大副主任,25名担任区县政协副主席。全市工商联系统共新增人员编制42名,干部队伍状况得到较好改善;区县工商联办公经费、考察调研经费、培训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部分区县财政还给乡镇商会、行业商会预算工作经费,大多数区县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基金;38个区县工商联全部独立办公,三分之一的工商联已建成或筹建商会大厦。
活动开展以来,工商联机关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素质,增强了工作能力,提升了服务水平,增强了工商联凝聚力,提高执行力,扩大影响力,提升了工商联形象。各直属商会利用活动团结会员,凝聚人心,加快组织建设。活动期间,全市新建商会76个、新吸收会员5967人。
体会:把准“五个”关系
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重庆市工商联通过组建企业家报告团、组织企业家区县行、掀起“企业家·中国梦”大讨论、授权代表总商会交流联谊等,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挥作用牵线搭台,鼓励支持他们“登台唱戏”,巡回宣讲、锻炼能力、助推发展,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其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实现了活动由“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由“一人作表率”到“众人齐参与”的转变,提高了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说服力。
他们还以深化企业服务为重要抓手,注重点面结合,形成大宣传格局,增强活动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蒋平体会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应当处理好“五个”关系,更有利于活动的全面深入推进。
一是处理好活动开展与民企发展的关系。这两者都立足于“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实际是“精神动力”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活动开展,说透形势、讲明政策、理顺情绪,使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坚定信心,从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做大做强,才能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提高活动实效。因此,既要克服为活动而开展活动、不注重企业发展的倾向,又要克服只顾企业发展、忽视思想路线引导的做法。
二是处理好自我教育与引导教育的关系。这两者是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的两个层面,是“主动提升”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一方面,非公经济人士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具备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变,存在自发形成正确理想信念的不足,需要教育引导。因此,既要克服只注重教育引导而忽视自我教育的命令做法,又要克服迁就偏差认识、放弃教育引导责任的倾向。
三是处理好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的关系。这两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过程,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一方面,这次活动是从非公经济人士思想状况的阶段特征出发,进行集中教育,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必须不折不扣地抓紧抓实。另一方面,集中教育只是长期教育的特殊方式,不能脱离更不能代替经常性教育。因此,既要克服“毕其功于一役,为搞好活动、违背长期教育规律、脱离实际另搞一套”的做法,又要克服“满足于常规教育,淡化和忽略集中教育”的倾向。
四是处理好“自拉自唱”与“大合唱”的关系。这两者是活动的两种工作格局,是“凭一己之力”与“促共同发力”的关系。一方面,统战部和工商联是活动的责任部门,理应自觉担起责任、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艰巨性、系统性等特征,并非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需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事半功倍。因此,既要防止“分内之事关门干”的倾向,出现“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局面;又要防止“开门活动推责任、借力不出力、依靠变依赖”的做法。
五是处理好活动开展与常规工作的关系。这两者都统一于工商联事业的科学发展,存在着“点”与“面”的关系。一方面,这次活动是今年工商联工作的一个重点,这个点抓好了,就能带动常规工作的推进,实现以点带面;另一方面,今年工商联常规工作推进开展得好,也会为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既要防止“孤立地看待和开展活动,影响并代替其他工作”的做法,又要防止“活动意义作用认识不清,重常规轻活动”的倾向。
蒋平认为,认真处理好上述“五个”关系,就能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他表示,理想信念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这个主题和内容决定着活动的方向,也是活动的目的所在。重庆市工商联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个人梦和企业梦有机融入中国梦,巩固活动成果,创新活动载体,完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两个健康”在重庆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