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缘起之一就在于追求公平正义。
孟子的“义利之辨”是儒家重要的思想之一。很多人以为孟子所谈的“仁义”是与“利”对立的。其依据在于孟子见梁惠王时说的一段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正如第一财经的一位记者问我:“目前P2P行业普遍的收费都很高,很多公司将投资人收益压缩到10%,将借款人的利率提高到30%,甚至更高。点融网未来是否也会经不住诱惑,开始赚取利差呐?”快钱谁不想赚?我也想啊。但“快”必不“持久”。互联网金融的胜率在于活得比别人久,而非一时之暴利。如何活得久?让利于民。在行业普遍收费高昂之时,就该克己复礼;行低费率之仁心义举,获好口碑之千秋大利!竭泽而渔,非智者为。
如今的社会普遍状态是,国有企业与民争利;中央政府与地方争利;民营企业挣破垄断,自己形成垄断地位之后,马上翻脸无情,与弱小民企争利;实为不义!如同孟子劝说梁惠王的另一段话:“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
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金融,其本质实是将80%的屌丝微薄的储蓄出借给20%的高富帅,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极富。这公平吗?屌丝们缺点钱想问银行借,银行伸手向你要房子抵押。借问,我有房子还借哪门子钱啊?我借个五万元孝敬父母,把他们住的房子重新装修一下,用我稳定的月薪八千,希望分一年半还清,银行咋就连正眼都不瞧咱一下呐?正义何在?
网络借贷的出现,将彻底扭转金融资源分配之不公。屌丝们一直以来被迫将钱存在银行,银行借给高富帅在花,如今可以说“不”了!屌丝逆袭可以自救。闲置之钱财借于有信用、有偿还能力的其他屌丝,将真正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公正配置。
对于借贷双方的出资人而言,义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不必舍身取义,只要喻利于义。
对于借贷双方中的借款人而言,义则更多体现为一种“义务”,所谓:“义之所在,有所不惜”。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面对亲友,你难以启齿;面对银行,你不得其门而入;面对高利贷,你惶惶不可终日;却有一群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不要你押房典儿,只要你证明自己有信用。你需要谨慎评估自身还款能力,严肃面对自己的承诺。当你一字千金,惜诺如金的时候,金融二字本意自显。金如江水,融汇而来,未来在你面前的将是海量的资金。如果一时周转不灵,“临难毋苟免”,请诚恳面对,金额调整后续还。还款之责是“义不容辞”的。投资人每个人在你身上投资不多,不会像黄世仁一样逼债,但P2P网络借贷平台会始终追踪你的还款计划,一丝不苟的维护债权人的共同利益。如果借款人敢背信忘义,也莫怪催收人“仁至义尽”。
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义非盲目,而要有所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借贷行为普遍发生在亲友、熟人之间。但一个人的信用水平与你是否与他相识没有必然联系。你认识他不代表你借钱给他就是安全的,你和他相识十年也不代表你了解他的真实信用,他的还款能力、资产情况,而对他以往的信用记录你通常也知之甚少。并且,很多人经常会被借款人出入何种场合、开何种品牌的车所迷惑,却少一句深问:“那些是他自己的资产吗?”。而中国人碍于面子,往往在别人发出借贷请求的时候,不好意思刨根问底,怕伤了感情,得罪贵人或友人,所以,面对钱财的有去无回和无声消失的债务人,债主熬成了苦主,徒唤奈何。
P2P网络借贷平台,实现了这么一种可能,将中国传统人情社会中虚浮、面子的部分,假以严谨、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审核,将数据代替臆测,用调查结束盲目,以客观取代主观。无论是否是熟人,将有信用的人甄别出来,提供给喻于义的君子,将只喻于利的不诚信的小人拒之门外。在大社会中建立诚信,而非小圈子里虚妄脆弱的诚信。温州曾经是民间借贷只讲熟人信用,自豪到不用一纸合同的天堂。而今余震未了的民间借贷跑路潮使得信用良好之人也举贷维艰。而今,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参与到重建温州几乎已满目疮痍的信用环境中去。
义字,乃“人”字出头,可以解释为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也很能彰显本人崇尚的金庸江湖中的侠义精神。P2P网络借贷也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而今时代,只讲关系,圈子,造成进不了圈子的人,永远只能在原地兜圈子。P2P网络借贷打破了圈子主义,崇尚”仁义之道“之大利,鼓励陌路相逢,拔刀相助的仗义。将机会平等公正地给到每一个人,此乃大义。(转载注明出处也是一种义:-))
作者:点融网联合创始人郭宇航(Kevin.Koo)下图(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