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杨青莲身穿僧衣,手拿营业执照和机构代码证在会善寺前维权。
会善寺经常举办活动以吸引香客。
一座一千五百多年的古寺,陷入承包女商人与文物部门的利益争夺战。为了夺回“生意”,她耗尽所有俗世能耐,最终不得不出家竞争“住持”曲线救寺。
杨青莲去找时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在楼下大喊,“任局长、任局长,我犯了啥法呀?”任局长亲自接待并询问案情,甚至“陪着流泪”。
杨青莲穿着僧袍与“假和尚”现场斗法,抗议“鸠占鹊巢”,但最后连僧衣都被对方扒了。
2012年12月28日,在河南登封北魏古刹会善寺开幕的“中国善文化节”被意外打断。一个身穿僧衣、头戴僧帽,法号“延会”的尼姑一手拿营业执照,一手拿机构代码证,大声抗议:“我才是法人。”
这位65岁俗名“杨青莲”的出家人还组织了十来位居士站到寺庙门口,拉起抗议横幅,在记者的簇拥下转战修葺一新的大雄宝殿。
在这里,“延会”与主办方的人马乱作一团,“延会”称自己摔倒昏迷,僧衣被人脱走。
“佛家维权者”们控诉登封市文物局(以下简称“文物局”)与野和尚联手“鸠占鹊巢”。13年前,时为女商人的杨青莲从几乎发不起工资的市文物局手里包下了破败的会善寺;这段关系很快因钱的问题出现裂痕,当文物部门不再缺钱,合作演变为对寺庙控制权的争夺。
这场漫长的争夺战耗尽了女商人的俗世能耐,但杨青莲执意要争一口气。她痛快接受了相熟领导的建议,南下受戒,争夺古寺“住持”之位以重掌大局。但她很快发现,情况却因此变得更为复杂。
古寺“生意”
会善寺已经很老了。穿越一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它曾迎接北魏孝文帝来此消夏,也曾目睹武则天亲拜国师;鼎盛之时,天下僧尼悉来受戒,同处河南嵩山的少林寺无法望其项背。
然而民国以降,很少有人再念及它曾经的辉煌。到了上世纪末,古寺疲态尽显。乾隆爷题字的石碑躺倒在地,唐砖汉瓦四周可见,殿房屋顶处处漏水。地方文物主管部门无力修缮,正苦苦为其引资。
会善寺与濮阳人杨青莲结缘,始于1999年的一场车祸。车祸的地点正在寺门外,杨青莲的腿被压得血肉模糊,所幸骨头没断。为感恩,51岁的女商人伤愈后第一次走进了会善寺探访。
当时的杨青莲爱穿长大衣,洋溢着成功气息。上世纪80年代,这位农村妇女辞去乡妇联副主任的职位下海,依靠扶贫贷款开起涂料厂致富,闻名家乡,还当上了濮阳佛学研究会副会长。
意气风发的杨青莲8次考察后,于2000年4月与求“资”若渴的登封市文物局签订协议,为期39年,“联合保护、整修、开发”会善寺。
合作从一开始就埋藏矛盾。杨青莲臆想着找几个和尚来主持佛事,这番愿景却不为文物管理部门所认同——文物单位里不许组织宗教活动。
但杨青莲仍然坚持,县文物局很快采取行动,搬走院里的香炉,烧香的老太太们又买来一口新的;厢房的取暖炉也被用水扑灭,且杨请来的五台山尼姑、河北和尚都被一一撵走。
然而,时任登封市文物局局长的靳银东向南方周末记者道出实情——“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只是次要问题,杨青莲拒绝给钱才是双方反目的根本。
作为地方清水衙门,登封文物局向来经济困难。在出租会善寺的商业协议中,文物局将解决其职工2000年部分工资3万元写进去。杨青莲的理解是只管2000年这一年,但文物局却希望多多益善。
入主古寺的一年里,杨青莲拉起了电线、接通了水管,修补了所有漏水的屋顶,寺里香客渐多。这时,登封文物局又要她继续为2001年的薪资埋单,还提出5万元图纸设计费,“到位”20万等协议未言明的资金。
杨拒绝了。“局里研究后认为她这是不肯出资修缮。”时任局长靳银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01年末,登封文物局发出通知,单方面终止协议。杨青莲拉来的5车红砖被文物局截住了,理由是“不符合文物保护及修缮规定”。执行人员还撵走香客,锁上房门,连厨房里刚蒸好的馍都没来得及取出来。
事情闹到了分管副市长那儿,副市长建议通过法律解决。杨青莲称,文物局负责人用食指点着她挑衅,“就她?敢跟我见法律?”
杨青莲一拍桌,伸出根小指,“谁要是不敢,就是这个!”第二天才发现,用力太猛,把手掌都拍青了。
“任局长啊,我犯了啥法呀?”
2003年,市文物局将杨青莲告上登封市法院。在起诉杨青莲前,为增加胜算,文物局先把兄弟单位登封工商局“卖”了,通过行政诉讼要对方撤销给杨青莲颁发的营业执照,但次年即被郑州市中院驳回。
文物局与杨青莲的对峙,还惊动了后来广为人知的模范人物、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为全套印章被扣,杨青莲跑去公安局楼下大喊,“任局长、任局长,我犯了啥法呀?”任局长特意把她喊上去,亲自接待并询问案情,甚至陪着流泪。
虽然诉讼上有些吃亏,但随着政府对文物保护的投入逐渐增多,文物部门的腰杆也硬了起来。2001年,会善寺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省领导关怀下,寺外的土路、农田逐渐升格为公路、停车场。
2003年,登封文物局终于“不缺钱”了——财政先后投资97.7万元和194万元,进行了会善寺一、二期维修工程。民营企业家杨青莲越来越像是个多余角色,她继续遭到驱赶,对方的理由是:2002年的新文物保护法明确,文物不能作为资产经营。
登封文物局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初签下协议,局方存在过失,新的法律环境下,不能将错就错。
杨青莲注意到,自己当初拉来的红砖最终被文物局砌进了会善寺的新墙。
握着郑州市中院的判决,杨青莲不愿放弃古寺。她提着两瓶西凤酒,想去请市委书记关照,却进不了市委招待所的大门。无奈之下,杨青莲退了酒,在登封市里的转盘边上坐了一宿,回到郑州,再病一场。
杨青莲很快打起了第二轮官司。这次,她赢了,法院裁定“继续履行协议”。但随即,执行却仍成了难题。2006年“五一”,文物局开始在会善寺卖起了门票,眼下已从25元涨至40元。
商人“访民”
为了夺回寺庙,杨青莲开始上访。在这条路上,女商人依旧显示了过人的意识与能力。2006年、2008年,她两次赶在省里开门接访、“大执行”的当口送去材料,案件被列入河南高院督办序列。
她也曾想出给省领导寄去100双绣花鞋的办法吸引媒体关注。老太太还耍了个小聪明,对媒体只字未提纠纷,鞋垫里却暗藏材料,竟真获得了领导批示,但案件依然没有丝毫进展。
在此期间,古寺的更新却未停步。随着嵩山8处11项历史建筑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位列其中的会善寺再次获得财政资助。2008年,总投资近600万元的维修、整治陆续展开。嵩山风景名胜区也在2009年被整体交给知名公司统一管理、运营。
尽管看起来只是把女商人换成了大企业,登封市文物局却强调模式有所不同。局长吕伟对南方周末记者坦陈,从实际情况出发,“再要履行协议已经没有空间了”。
郑州市中院也认可这一判断,将案件发回登封市法院重审,经过一场颇富争议的听证会,36人组成的评审团得出结论:“只有解除文物局与杨青莲签订的合同,才能有效维护法律尊严,才能公平合理解决此事。”
杨青莲恼了。她拒绝出庭。2011年11月,结怨十载的杨青莲与文物局坐下来谈判。杨提出的近1700万补偿却使共识几成奢望。
但谁都想不到,杨青莲会下那样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