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90年间,日本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90年,盛世之巅的经济轰然崩塌,由此坠入二十多年通货紧缩的无底深渊中。房地产泡沫、财政巨额赤字、企业负债高企,成为了日本经济的典型标签。中国与日本,极为相像的四十年高增长,似曾相识的本币升值,已使得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日本化”倾向与风险。
相似的挑战
当年的日本和眼下的中国都是依赖高度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实现了本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正是如此,其出口和顺差的持续快速增长,直接诱发美国不满,使得其提出了日元和人民币的升值要求。在可能进行严厉贸易报复的高压威胁下,日本和中国分别在1985年9月和2005年7月开始启动了本币对美元的升值进程。
从名义汇率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要比当年日元对美元的升值速度要慢。
对于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经济体来说,对经济影响很大的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显示了一种与本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情况不完全一样的图景。日元实际有效汇率在启动升值后的6年里,大致是前三年升值,后三年有所回调;而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在6年时间里都在持续升值,虽然最初三年升值得比日元慢,但持续向上最终使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在t+42期赶超了日元的升值水平。
有效汇率走高抑制出口。日本和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速都与其本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呈现出了清晰的反向关系。
作为高度外向型经济,日本和中国的出口都与工业增加值走势密切相关。因此,本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估导致出口低迷,出口低迷造成经济疲软,这是日本和中国在本币升值阶段都时不时得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