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昨天上午举行常委会,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今年工作和近期工作安排、市政府党组关于2013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市政协党组关于今年工作和近期工作安排的汇报。市委书记、市长韩正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市人大、市政协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政治坚定、凝聚力量;始终围绕大局、依法履职,特别是在开展地方立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始终服务中心,关注民生,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职能,协调关系、建言献策,在推进民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新贡献。市人大和市政协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满意,代表委员认可。
会议同意将市政府党组关于上海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提交即将召开的十届市委三次全会讨论。会议强调,当前上海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好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换届筹备工作,开好明年初的市“两会”。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调查还显示,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网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 网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网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网友支持,42% 网友表示反对。
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网友表示,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还要缴纳不断上涨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还有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还有网友直指“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为何引不起有关部门重视?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已呼声日久,近年尤甚。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一直是多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至上百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此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
“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
有关专家认为,改革双轨制首先要依仗于国家部委层面的共识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态大多是依照国家的整体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调整,差距的最终解决,必须取决于国家层面。更多的一种说法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