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一闪而过,人触电不能直接拽
3日上午9点30,在甸柳一小的校园里,记者见到了救下触电队友的六年级小学生姜浩。
讲起大家都在谈论的皇亭体育馆里出现的惊险一幕时,姜浩很平静,只是在说到紧急时刻时,手会不自觉地比划起来。
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姜浩带着打乒乓球专用鞋、衣服、球拍等行头,像往常一样到皇亭体育馆二楼参加乒乓球培训班。按照老师的要求,学员们两人一组模拟打比赛,姜浩和禹福伟一组。
比赛过程中,禹福伟跑到东侧墙边柜式空调后面捡球,“等着禹福伟的工夫,我帮别人捡了个球。之后转身一看,一下发现禹福伟趴在地上,将头哐哐地往墙上撞。”姜浩说。
旁边打球的女生听到“哐哐”撞击声,还问姜浩,“他是输球了在发泄吗?”姜浩跑去一看,发现禹福伟的头已撞出了血。
情急之下,姜浩就想用手拽禹福伟。就在一瞬间,姜浩突然发现,禹福伟的太阳穴处有白色的电光。他下意识地把手缩回来,一下子想到这就是语文课本里《智慧之花》一文中描述的人触电时的症状。“木头能救触电的人,”姜浩说,“我赶紧四处看,就想找到木头一类的绝缘体。不远处就是一个木凳,我立刻跑了过去,拿起凳子就往禹福伟屁股上拍了几下。”
姜浩说,“用木凳拍打后,禹福伟头不再撞墙了,但听到禹福伟上身有‘嗞嗞’的电流声,我往后退了一步,大约几秒钟,‘嗞嗞’的声音没有了,我扯住他的小腿,猛地把他拽离了原地。”旁边的家长也跑过来帮忙,这时的禹福伟口吐白沫,两眼上翻。一位家长为他做了人工呼吸,周围的人则拨打了120和110。
在众人的努力下,禹福伟很快就被送到医院。据了解,医生当时表示,如果再晚送来10秒钟,估计命都难保了。
同学口中的“熊二”成了大英雄
别看救人的姜浩很是机智勇敢,但是在班里的同学眼中,他就像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熊二”那样憨厚与幽默,所以大家都喜欢叫他一声“熊二”,而他也都是乐呵呵地答应着。“我们都很惊讶,‘熊二’居然救出了一名触电男孩,我们班也出了一个救人英雄。他平时不爱说话,但我们要是被人欺负了,他就去帮我们说理,跟他相处很有安全感。”六年级(9)班王彦皓说。姜浩的同桌刘晓琳告诉记者:“他有时不怎么说话,但是不经意间蹦出一句话会让周围的同学笑翻。”
记者了解到,12岁的姜浩平时很独立,一个人上兴趣班,一个人去外地参加乒乓球比赛。就连4月29日救完人后,到公安局录口供都没有父母陪同。姜浩的父亲姜宁波告诉记者:“儿子29日晚上8点才回到家,跟我们大体讲了事情的经过,我有些后怕,万一当时儿子没判断出队友是触电,直接伸手拽他,两个孩子都会触电。”
姜浩悄悄地告诉记者:“我没有跟我爸妈讲过,怕他们担心,其实连着两天晚上我都做噩梦了,第一天晚上梦到禹福伟口吐白沫的样子,担心他没被救过来,第二天晚上梦到,禹福伟被救过来了,但他醒来后像电影《生化危机》中的人,我说什么他也说什么。”姜宁波表示,他知道孩子心里害怕,一个大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不一定能反应过来,更别说让孩子一下子接受了。
安全教育不仅应该教还应该练
一个12岁的孩子能在紧急的情况下作出正确判断并机智救援,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自救,更别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救别人了。有的孩子知道这个不能碰插排,那个不能碰高压线,但是真遇到事上,他们会冷静下来处理吗?我孩子上4年级了,我都不放心让她自己上下学。”学生家长马女士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时她正在胜利大街小学门口接中午放学的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都缺乏自救意识,遇到事就慌了,一般只知道喊家长,可我们家长也不能24小时跟着孩子啊。”市民陈静说。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学会遇事冷静并能自救,这样孩子出门在外,做家长的才能放心。
姜浩的班主任杨茜说:“姜浩遇事能反应这么快,能进行冷静处理,我觉得跟他平时的锻炼有关系。他练乒乓球经常外出打比赛,在比赛中面对分数的输赢,他也都比较淡定。”杨茜认为,在比赛中姜浩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到了关键时刻才会能冷静下来并机智应对。
“这样的危机情况需要学生拥有胆量加方法才能做到冷静、沉着应对,但大多情况都是‘知易行难’。虽然学校不断地给学生讲安全常识,但很多孩子并不往心里记。姜浩在关键时刻想起课本中的场景,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安全教育中,学校应通过还原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孩子在遇到事时,想起演练过的场景,能冷静下来,施行自救或他救。”甸柳一小校长杨兴永说。(完)